[原創]繆沾:云南省建材行業發展潛力將逐步釋放
云南建材工業行業協會副會長繆沾
云南建材工業行業協會副會長繆沾日前在接受中國水泥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云南省建材行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方面積蓄的發展潛力將逐步釋放。”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國內經濟增長也進入換擋期,經濟運行下行壓力較大,增強內需動力、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仍然突出。與此同時,西部大開發戰略、“一帶一路建設”、橋頭堡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等卻為云南建材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產業建設年活動更將帶動多項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在上述背景下,繆沾會長對云南省建材行業的發展信心滿滿:“從總體上看,云南省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變,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省建材行業加快發展具備許多新的有力支撐和難得機遇。”
行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據繆沾會長介紹,2013年云南省建材行業產品產量保持平穩增長,全年累計生產水泥9009.16萬噸,同比增長13.64%;商品混凝土1973.56萬噸,同比增長30.4%;水泥預制管樁398.4萬米,同比增長8.97%。其中,水泥產量受結構調整影響,增幅降至近十年來較低水平。
去年云南省主要經濟指標也總體向好,全省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獨立核算建材企業全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22.38億元,同比增長20.5%;主營業務收入375.8億元,同比增長13.2%;利潤18.7億元,同比增長56.7%;企業虧損面同比降低3.97個百分點。
在上述云南省主要經濟指標中,僅水泥制造業便完成了工業增加值83.08億元,同比增長14.1%,占全省建材工業增加值的67.88%;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50.97億元,同比增長3.9%;實現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47.6%。盡管增幅回落,但是云南水泥行業整體效益仍持樂觀態勢。
繆沾會長指出,云南省建材行業效益發展之所以保持良好態勢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首先是行業投資的持續增長。2013年云南省建材行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4.59億元,同比增長28.92%,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11個百分點。其中水泥制造業便完成投資58.18億元,同比增長25.37%。
其次是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工作的大力開展。去年云南省共拆除7各州市11戶企業的12條落后生產線,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產能117萬噸。水泥工業消納冶金、化工等行業各類工業廢渣和城市建筑垃圾約2703萬噸,較上年增長12.44%;積極開展節電技術改造,噸水泥電耗平均降低10%以上。
最后是對外貿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去年云南省建材行業出口總額達63386.72萬美元,同比增長1642.5%,增速位居全國首位;進口總額達65894.92萬美元,同比增長1699.81%。其中水泥產品出口額為1282.37萬美元,同比增長30.76%。
[Page]
云南產能過剩現象“言過其實”
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2%、73.7%、71.9%、73.1%和75%。對此,政府也形成了相關的政策:2013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11月國土資源部下發名為《嚴禁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供地》的文件。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則稱,由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可能夸大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大部分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仍然處于適度的水平。“目前似乎形成了一種共同的判斷:產能過剩嚴重,問題突出。”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主任鐘春平說,但通過橫向比較發現,中國的產能利用率相對而言還不是十分糟糕。
而在談及云南地區的產能過剩現象時,繆沾會長也表示,云南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現象并不如傳言中嚴重。綜合權衡來看,云南屬于局部產能過剩,如曲靖地區和昆明周邊地區,且屬于處在一段正常波動時期內的相對產能過剩現象。其他如大理的紅塔滇西,去年企業利潤即達9000多萬。加之云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比重已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淘汰空間已在逐步減小。
“云南水泥行業的發展速度一直保持著兩位數增長,近十年來僅有兩個13點增幅期,最高增幅可逾22個百分點。在此情形下,當地水泥企業效益仍有增長而非大幅下降。”繆沾會長進一步解釋道。他同時預測,今年云南水泥行業整體增幅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兼并重組應從改善技術經濟指標入手
近年來,水泥行業兼并重組風起云涌,兼并重組也是企業加強資源整合、實現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和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途徑。3月7日,國務院也以國發〔2014〕14號下發《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鼓勵水泥行業提高產業集中度。
在繆沾會長看來,兼并重組對水泥行業而言有著決定性的戰略意義,在貫徹執行尊重企業主體地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改善政府的管理和服務的基本原則下,企業在兼并重組中的主體作用能得以積極發揮。從長遠來看,兼并重組對于增強水泥產業競爭力,顯著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化解產能產能過剩,持續優化產業結構,促使水泥企業向大型化、集團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繆沾會長同時強調,提高產業集中度一定要從改善技術經濟指標入手,并具體落實到單個企業單條生產線上,其規模效益才能體現,否則即為單純的擴張行為。且兼并重組需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循序漸進方能體現效用,短期內難見成效。
群企“逐鹿高原” 協會力推優化發展
據了解,云南地區水泥行業現有紅獅、拉法基、海螺、南方等多家大型水泥企業入駐,近幾年行業競爭也愈加激烈,演繹著云南水泥市場的“逐鹿高原”。
在此情形下,協助相關部門綜合運用國家的產業政策、標準、準入條件及輿論監督等方式方法,切實把化解水泥產業局部產能過剩和優化產業布局、促進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有序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遏制新增違規產能等工作,成了云南建材工業行業協會當前及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協會還將在調查研究基礎上,積極引導有關部門和投資者轉變發展觀念,把發展重點放在優化存量效能和技術升級改造上來。重點支持優勢骨干水泥企業在云南省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展業集中度,增強行業發展的協調性和自律能力。”繆沾會長補充道。
此外,繼續加強行業全面質量管理,提升產品質量水平;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行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促進技術進步,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全面強化信息服務,引導和促進行業科學發展;強化安全生產意識,促進行業安全發展;進一步規范社團管理,為促進行業交流、強化行業自律提供良好平臺也已提上協會工作日程。
適逢西部大開發、新型城鎮化建設及云南省建設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戰略機遇,兼有云南建材工業行業協會的著力推進行業科技進步、體質增效,努力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多管齊下,相信接下來云南建材行業將如繆沾會長所言,逐步釋放發展潛力,再上行業發展新臺階!
編輯:余樂樂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