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二季度投資策略:近憂暫緩,遠慮難消
二季度,煤炭市場將逐步趨于平穩,結束一季度快速下行的局面,目前煤價已逐步企穩、反彈。供給側,低煤價抑制供給,隨著開工旺季及穩增長經濟政策預期,下游行業逐步開始補庫存。但我們認為,對煤炭股估值修復非常有限,行業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維持“中性”評級,對后市仍然謹慎,等待為主。
回顧一季度,需求低迷,煤價加速尋底。2014年開局不利,經濟運行較弱,煤炭下游需求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頹勢,煤價全線暴跌,其中動力煤價下跌13.1%,煉焦煤價格下跌16.6%,1-2月,煤炭行業利潤總額下降42.5%。
展望二季度,煤炭市場逐步趨于平穩,煤價底部企穩。如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創530元/噸新低后,企穩反彈。供給側,煤價新低后,抑制了煤炭供給,尤其中小煤礦大幅減產,煤炭產銷量趨緩;需求側,下游行業去庫存逐步結束,一方面,開工旺季到來;另一方面,穩增長經濟政策預期增強,下游逐步開始補庫存。
隨著盈利的下行,煤炭行業財務風險上升。2012年以來,煤炭行業盈利下滑,資產負債率上升,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現金流變差,這將影響煤炭公司的經營和銷售,不利于煤價穩定。從鋼-焦-煤產業鏈來看,2012年以來,鋼鐵、焦炭、煤炭財務費用率快速上升,其中鋼鐵、焦炭行業財務壓力更大,從而對上游行業造成拖累。
焦炭行業盈利依然較差,雖然2013年起,出口開始恢復,但我們認為出口難以引領焦炭行業走出困境。
一方面,焦炭出口占比不高。一季度焦炭出口194萬噸,增長646%,占國內產量比不足2%,而歷史上2001-2003年,2007-2008年焦炭月度出口量占產量比例超過15%,且未來而國際市場空間有限,未來消費增速隨著鋼鐵產量增速放緩而放緩。另一方面,國內焦炭產能過剩,如國內獨立焦化廠開工率不高,大致維持在75%左右,而且庫存壓力一直較大,如天津港焦炭庫存創三年新高。而焦炭出口恢復有助于國內焦炭企業擴大市場,改善盈利,但難以迎來行業反轉。
投資策略:維持“中性”,繼續等待。從估值來看,盈利大幅下滑后,市盈率(PE)估值已不合適,目前行業PB 均值為1.1倍左右。目前煤炭公司整體處于微利及盈虧邊緣,我們認為,穩增長的積極政策可小幅改善業績,但大周期下行趨勢尚未結束背景下,估值修復非常有限,并無大的投資邏輯,維持行業中性評級,對后市仍然謹慎,觀望等待為主。
編輯:李芝祿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