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癥下藥難在“對”貴在“下”
投胎后誰都有生病的時候,誰都有到醫院看病的經歷。得了病得找醫生,醫患雙方都急切希望找到病因,針對病因恰到好處下藥。一來患者能早日康復,二來患者也不會多花錢。而在實際中,要做到對癥很難。外在癥狀的表現與病因并不是一一對應簡單關系,需要綜合考慮分析,有先天遺傳或缺陷的原因,也有后天的生活方式不當或受環境影響的原因。除非是危急情況,如果沒有找到病因就下藥,多半情況下沒有效果不說,還會對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產生干擾,甚或加重病癥。當然醫生業務水平的精湛要有理論指導,更要有實踐支撐。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不斷提升。醫術優秀的醫生受人尊敬、受人愛戴。
水泥生產線也一樣,從其建成起,也會生病。有先天設計或建造時的原因,也有后天管理或操作原因,往往從外部癥狀可以反映出生產線得了病。其主要癥狀是生產線運轉不正常,時常需非計劃檢修停窯、常年達不了標,達不了產、生產線各項指標不易穩定,能耗指標偏高、排污濃度超標。最終反映在產品質量差、競爭力差、經濟效益差。
水泥生產線生病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先天設計原因。生產線設計除了需要設計者遵循有關標準、規范、手冊外,還離不開設計者本人的實踐知識的積累。在CAD發達的今天,復制太過平常了。如果某線在投產時發生問題,設計者常會“響當當”的說,這同樣的生產線在某某地方沒有問題,言下之意,肯定是企業的問題。這也難怪設計者,到生產第一線常常是走馬觀花似的。生產一線人員對蜻蜒點水設計者一般敬而遠之,也不會與你交朋友,更不會掏心窩將實際發生問題一一數來。其結果是,在A線上出現的問題,在B線上重復發生。或是一些通過一線工人在實際生產中對一些異常情況的處理完全可以上升到在設計階段就可改進的內容,并沒在下一個項目設計中體現,也非得生回病,到時再費勁進行醫治。
水泥生產線有些病發生確實與我們認識客觀規律需要有個過程有關,甚至要付些學費。這需要設計者下工夫通過現象去探個究竟,需正本清源,不應只是對不良結果動下手術。預熱器在投料過程和運行期間易發生堵塞是新型干法剛起步時常遇到的麻煩事,加空氣炮成為了標配。如設計者能親歷親為到實踐中去,24h跟班,懷著一顆生產必須穩定的責任心和對技術問題高度的敏感性,通過觀察分析運行數據和現場實際狀況,親自上框架處置事故,唯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所在,才能迅速找出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取得能使預熱器在沒有空氣炮的的情況下,在投料過程和運行期間真正不易堵塞的效果,從源頭上治好了病。
水泥生產線還有些病發生則與管理和操作有關。一項新的技術在應用中,都需要有對應的操作方法加以保證,作為設計者要配套掌握新的操作技術,而這也常常是設計者的軟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采用新技術本應該獲得的效果。治病動手術、用藥是一個方面,手術后正確服藥,配合治療的各種措施對患者康復也很重要。
當有著一顆精心為人治病的心、有著扎實(且不斷深化)理論、有著豐富(且不斷積累)實踐知識、有著高超的動手能力、有著把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正確思路、有著能者為師的崇尚品質的醫生一定是個好醫生。淄博科邦郭紅軍就是水泥廠的好醫生。
本網刊登的淄博科邦提供的“昔日旋窯改造狀元 今日系統優化專家”文章很值得水泥業內技術工作者一讀。科邦郭紅軍曾說:他就是一個水泥廠的醫生。對!
醫生基本功是對癥下藥,對癥下藥難在“對”貴在“下”,能做到對癥下藥的醫生一定會受到業內歡迎,這樣的醫生在業內更是多多益善。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