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錯峰還不夠!水泥行業自救需劍指超產!
水泥供需矛盾加劇,錯峰生產被部分行業人士寄予厚望,稱其為“沒有辦法的辦法”。然而,錯峰力度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長,效用越來越弱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妨換個角度,從“超產”這個問題來想想水泥行業的破局之策。
水泥行業的超產情況有多嚴重?
南方某省公布的2023年度熟料生產線清單顯示,該省共有45條熟料生產線,其中有41條熟料生產線處于在產狀態,涉及熟料產能4212.9萬噸。
2023年該省熟料產量為5389.31萬噸,以該省2023年度錯峰生產60天計算,在產的41條生產線中,有29條線超產,占比70.73%,且29條線超產率全部高于10%,超產率最高的生產線甚至達到了70.49%。
根據業內的經驗,水泥熟料生產線平均超產30%很“正?!?,部分大線超產能力可能更強。
超產問題的存在,大大削弱了錯峰生產效果。
以西北某省為例,預計該省今年水泥需求量在4400萬噸左右。從該省公布的錯峰生產計劃來看,2024年計劃停窯200天,實際生產天數165天。
按照設計產能計算,可生成熟料3000萬噸,折合水泥產能約4480萬噸,基本實現產銷平衡。
如果按照熟料超產1.3倍計算,可生產熟料3900萬噸,折合水泥產能約5820萬噸,產能依舊嚴重過剩。
日前,部分省份已經在錯峰生產文件中點明“按照批復產能生產”。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廳、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的《關于切實做好2024年水泥行業常態化錯峰生產工作的通知》指出“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都應嚴格按照批復產能組織生產并進行錯峰生產”。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的《四川省水泥行業常態化錯峰生產管理實施細則(公開征求意見稿)》指出“水泥熟料生產企業按照備案產能組織生產,按要求制定錯峰生產計劃,做好錯峰生產工作”。
弱化產能減量置換,提產改造,行業產能過?;獠贿M反有所加劇。再盲目自顧自發展下去,水泥這鍋粥是真的要從燒糊到燒焦了。解決超產問題,強調嚴格按照批復產能組織生產或是短期內應對產能過剩日益嚴重問題的一劑猛藥!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