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價格由市場掌控 當務之急是削減熟料產能
一季度水泥上市公司利潤大幅縮水,市場持續疲軟,競爭和生產的無序狀態仍占統治地位,且將進入黃梅季節,上半年全行業孰盈孰虧,大局已定。
4月10日由大企業發起,水泥價格上漲30元,事實調查沒有到位,4月23日又回落15元,月底再次發動第二輪漲價,據悉長江下游態勢原封不動。由此說明,水泥價格的話語權,不是小企業說了算,也不是掌握在大企業手里,而水泥價格由市場掌控!
水泥價格由兩部分組成
一、生產成本:包含原材料、能源消耗,工藝技術先進水平,勞動者熟練程度,生產水泥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等等因素。企業生產成本各異,水泥價格中的生產成本一般由當前社會平均生產條件所決定,即平均生產成本。
二、利潤:價格中高于生產成本那部分。市場需求決定利潤大小。市場供需經常不平衡。供不應求,買者競相購買,價格上漲,利潤水漲船高,供過于求,賣者競相出賣,價格不得不下跌,利潤自然萎縮。當價格跌至生產成本以下,則發生虧損,企業生產得不到補償。企業利潤各不相同,水泥價格中的利潤指的是平均利潤,是企業通過競爭重新瓜分利潤的過程。有的企業獲得的利潤高于平均利潤,也有的企業獲得的利潤低于平均利潤。
平均生產成本加上平均利潤就是社會水泥平均價格,在某一時期是相對穩定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波動。任何企業為抬高價格,違反價格客觀規律,即使短期上漲,也持久不了,四月份就是一個佐證。
企業在相同平均利潤目標下,生產成本低于平均生產成本,就會獲得超額利潤。反之,企業就會減少利潤。在市場供需某一個平衡階段,企業生產成本決定了企業利潤的大小。降低生產成本始終是企業的主命題。
產能過剩的根子是熟料產能過剩,壓縮熟料產能,粉磨產能自然下降。全國前50名水泥集團,熟料設計產能約13.8億噸。2023年水泥產量20.23億噸,假設每噸水泥消耗熟料0.67噸,則熟料消耗13.55億噸,也就是說,前50名熟料已滿足全國水泥需求量,后續熟料企業關閉無礙于事。
錯峰生產,減產不減能,治標不治本。在熟料產能沒有明顯壓縮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剛實施時,為緩解供需矛盾,穩定市場秩序起到有效作用。隨著水泥需求不斷下降,錯峰生產作用日趨減弱,如何有效削減熟料產能,當務之急,應擺到重要議事日程。
在當前行業面臨嚴峻挑戰之際,主動地推動大規模生產設備更新換代,積極推進水泥產業的節能技術創新與環保升級轉型,對于提升水泥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具有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和實際效用。
為此,中國水泥網將于6月13-14日,在江蘇南京舉辦“第十一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暨裝備更新論壇》”。本論壇將集聚政府主管領導、行業技術專家、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水泥企業及裝備供應商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討和解析水泥行業設備更新與綠色升級的實踐路徑,推動行業向更高能效、更綠色環保的未來邁進。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