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越多產能過剩越大 需轉向內需
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于4月8日在海南召開。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張其佐在“經濟學家‘六問’: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分會場上表示,我國經濟面臨投資越多,產能過剩越大的難題,繼續依靠外需經濟將不可持續。所以說三中全會在需求方面,要從依靠投資、依靠外需轉向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方面的轉變。
以下為張其佐發言實錄:
我們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是否改變?我認為肯定改變了,而且改變很大。回顧過去幾十年,中國30年高速發展,在需求方面主要是依靠的是投資和出口。
這種途徑是不可持續的。現在投資投的越多,產能過剩越大,遇到的兩難問題了。繼續這樣高的投資或者說依靠外需這樣高的,那肯定是不可持續。所以說三中全會在需求方面,要從依靠投資、依靠外需轉向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方面的轉變。另外從供給方面,從依靠資源、資本,資本金也就是投資,轉向依靠技術的進步這么一個途徑。應該說三中全會這個改變也很大,但是反過來我們也要看到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他不是一天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把投資、把發展的模式、方式轉過來,這個轉型是非常艱苦的。從今后來講,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那么就要求我們整個經濟要轉型,包括企業都要全方位轉型,這樣才可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但三中全會變化很大,由投資向消費轉變,但是并不意味著投資不要,并不是說亞洲新興國家投資沒有空間。關鍵是要什么樣的投資?當前中國投資有幾大塊,第一是制造業投資,第二是房地產投資,第三是基礎設施投資。這三大投資占到投資總體的90%。在中國來講,制造業投資無論是國有企業也好、民營企業也好,敢投嗎?制造業利潤是4-5%,誰也不愿意投進去,投下去就是產能過剩。這是一個困境。第二,再來分析房地產。房地產現在大家說法很多,說中國房地產要崩盤,這說得過了一些。房地產存在風險,當前政府已經在雙向調控了。看來房地產要大的刺激也不可能。剩下就是基礎設施投資了,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又靠政府?地方政府債務過大,又出現地方債務危機了。所以現在投資處于幾難之中,前不久國務院開會講到房地產里面棚戶區改造和鐵路投資。西部鐵路投資本身是結構的調整,我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房地產里面棚戶區是直接惠民生的投資,這些都體現了中國正在落實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趨勢。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