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市場逐步回暖 新的環保標準實施
進入3月中下旬,水泥市場需求旺季到來。據數據顯示,近日全國水泥均價已止跌回升,小幅上漲0.1%。全國跟蹤82個城市的水泥平均庫存為71%。水泥市場在供需兩端均出現積極變化。
“在供給端,為淘汰落后產能、治理大氣污染,河北水泥淘汰落后產能進度加快,區域主導企業控制力明顯提升。在需求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國務院常務會議重提“穩增長”等宏觀政策催化下水泥需求量有望上升;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將加快華北地區交通與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直接推升水泥需求量;東北地區哈爾濱至牡丹江鐵路項目、哈爾濱至佳木斯鐵路項目將有效帶動區域內水泥需求;安徽沿江熟料主導企業已實現銷大于產,庫存出現明顯下降,對水泥價格上調有積極作用”。分析人士說道。
我國水泥行業發展迅猛,但近幾年來,卻一直受困于產能過剩,市場萎靡不振。雖然2009年國務院批轉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但水泥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并沒有剎住車。根據中商情報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新建了623條生產線,新增熟料產能7.07億噸;2013年全國新增投產水泥熟料生產線72條,全年新增水泥熟料年設計產能9430萬噸。
“水泥行業產能之所以不斷膨脹,跟行業經營成本低有關,由于水泥價格不斷下降,企業唯有通過擴大規模降低成本,通過‘量’來實現總收益的增加,以致陷入產能過剩的惡性循環”。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鄒明曉指出。
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水泥行業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卻依然不斷膨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壓縮水泥行業產能,牽動地方政府、行業、生產企業等多方面的利益神經,各方為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惜消極對待既定政策,造成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貫徹,一些小水泥廠死灰復燃;2、在房地產業和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眾多投資者紛紛涌入水泥行業,加劇了產能過剩風險的累積。
在全國大氣污染治理深入的背景下,水泥行業產能的盲目擴張就顯得格格不入,新版環保標準的實施有望對水泥行業產生積極的引導。自3月1日起,新版《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開始正式實行。這是我國第三次對《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修訂,之前兩次分別在1996年和2004年。該項標準也被看做是水泥行業實行的最嚴環保標準,意在通過提升對水泥行業的要求,控制污染物排放,將進一步加快行業落后產能淘汰速度,行業內兼并重組的步伐也將加快。
鄒明曉認為,新環保標準的實施,意味著將環保成本納入水泥成本之中,導致成本增加,直接沖擊水泥行業的利潤,這將制約水泥產能的盲目擴張。而且,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應對產業的“綠色”升級,被迫關閉工廠,市場水泥供應量也會大幅縮減。同時也將加快行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產業布局。
水泥工業一直是能耗大戶,水泥制造業能源消耗占全國工業能源消耗的7%以上;同時水泥工業也是污染物排放大戶,廢氣排放量占全國工業廢氣排放量的15%左右;SO2排放量占全國工業SO2排放量的5%;煙、粉塵排放量占全國工業排放總量的30%。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已經提升到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水泥行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要做出實質性的改變。吳越指出,水泥這類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型產業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實現綠色清潔生產、降低能耗、發展循環經濟是未來水泥行業的必然發展模式。
“水泥行業要想根本性地轉變,就應當走綠色‘路線’,實現生產過程中的‘零污染’,但這不僅僅是對水泥產業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強調水泥產業與環保產業的聯系要進一步加強,通過合理布局產業鏈,讓每一環的污染與環保設備進行無縫對接,及時處理后再排入環境之中,減小對環境的危害”。鄒明曉對記者分析道。
編輯:劉冰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