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美元建廠!“走出去”是水泥企業一劑良藥嗎
據《Newzimbabwe》1月5日報道,1月3日,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Labenmon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投資者——西部水泥旗下西部國際控股集團(West International Holding)簽署了項目合作伙伴關系的簽字儀式,兩家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10億美元的水泥廠建設協議,并將在兩年內完成。
西部國際集團總裁王發印在儀式上發表講話稱:“規劃中的工業園區將新建一條年產200萬噸的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配備100兆瓦的發電機組和年產90萬噸的水泥粉磨站。”
此外,近日華新水泥發布公告,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華新(香港)國際與INTERCEMENT TRADING INVERSIONES簽署股份買賣協定收購Natal Portland Cement Company (Pty) Ltd.100%股權已完成股權交割手續。收購完成后,華新水泥海外熟料產能達到1250萬噸,水泥產能達2187萬噸。
華新水泥曾表示,“十四五”期間將深化實施海外發展戰略,2025年力爭國外產能翻兩番,成為建材全產業鏈的跨國集團。
作為我國目前最大的水泥建材企業集團之一,早在“十二五”開局之初,海螺集團就積極響“走出去”的號召。十年來,海螺水泥在印尼、緬甸、老撾、柬埔寨、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興業,建成了16個實體項目,累計投資額超過160億元,海外水泥年產能超2350萬噸,營收額超270億元,實現原燃材料、水泥熟料等進出口貿易額近365億元。
海螺下一步表示,將穩步實施國際化戰略,探索多元化發展方式,強化風險識別和控制,完善現有投資國別市場布局,穩妥推進國際空白市場的發展。
2013年9月和10月,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新提出為我國水泥行業尋找新經濟增長點、拓展新區域帶來了發展契機。
十年間,借助政策東風以及積累的先進技術、資金實力和運營管理經驗,國內不少水泥企業加快海外布局,眾多水泥熟料項目沿著“一帶一路”落地生根并開花結果。
目前來看,我國水泥企業走出去以大企業為主。據中國水泥網發布的2023海外投資投產排行榜顯示,2023年,國內水泥企業海外投資產能繼續增長,產能排名前面分別為海螺水泥、華新水泥、紅獅集團。
此外,2022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等因素影響,國內水泥需求走弱明顯,市場競爭激烈,水泥價格大幅走低,需求不足疊加價格下行,水泥行業利潤降幅過半,不少企業虧損嚴重,水泥行業陷入危局。
在此背景下,水泥企業積極轉型,尋找新的出路,目前“一帶一路”國家仍有較大市場需求,除了拓展上下游產業鏈、進軍第二產業之外,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也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值得行業深思。
編輯:李曉東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