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產業化的思考
從3月3日的中央電視臺“兩會”專訪了解到,諸多代表、委員再次將推進建筑產業化作為議題提出。會議期間,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也表示,在整個工程建筑過程中,包括建設施工過程、物業使用過程,都是全社會能源消耗大的領域。他表示,推進建筑產業化,將有助于節能環保,并對大氣等的治理大有裨益。在2013年11月7日召開的全國政協第二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由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圍繞“建筑產業化”進行了協商座談。俞正聲說,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與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系。要按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要求,制訂和完善推進建筑產業化的相關政策法規,積極抓好落實。 那么,什么是建筑產業化,建筑產業化的優勢在那里,建筑產業化對甘肅建投發展有那些意義,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和探討。
什么是建筑產業化
建筑產業化是指利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等手段來建造建筑,利用信息化等方式來管理建筑的一種建筑工業化發展趨勢。在發達國家,建筑產業化的比例已經達到60%以上,而我國才剛剛起步,產業化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缺少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撐,不能適應當前住宅產業化發展的要求;現行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也不能適應產業化工作的需要。建筑產業化的核心是建筑生產工業化,建筑生產工業化的本質是:生產標準化,生產過程機械化,建設管理規范化,建設過程集成化,技術生產科研一體化。建筑生產工業化在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工業發達國家已有近50年的發展歷史,其建筑工業化的程度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一棟住宅有一半用預制構件組裝完成,預制構件率最高達到80%以上。我國的建筑產業化研究起步比較晚,但由于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和市場不成熟,企業不成熟、沒有形成規模,產業集中度不高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成效不太大。
建筑產業化的優勢
建筑產業化其優勢特點表現在設計簡化、施工速度快、施工質量提高、施工環境改善、勞動條件改善、資源能源節約、成本節約、建筑效果豐富、抗震性提高、可持續性提高。推行建筑產業化優點很多,一是節省資源。與傳統建造方式比較,建筑產業化可節水60%、節省木材80%、節省其它材料20%、減少垃圾80%、減少能耗70%。二是推動技術創新,提高建筑品質。建筑產業化的內在要求,可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的大量運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適性和耐久性,同時可帶動設計、建材、裝飾等50多個關聯產業產品的技術創新。三是集約增效,利于企業“走出去”。建筑產業化促進建設標準規范化、流程系統化、技術集成化、部品工業化以及建造集約化,能減少用工50%、縮短工期30%~70%,可顯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點,也為建筑業“走出去”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四是促進建筑企業轉型升級,走上集約化、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筑產業化對企業發展的意義
甘肅建投作為甘肅省最大的建設投資運營商和工程承包商,擁有房屋建造特級資以及諸多一級資質。在近年來的發展中通過“投資引領、多元經營,集中管控,跨越發展”的戰略指引,取得了一定成績,實現了快速發展,2013年實現經濟總量321億元,“十二五”末力爭達到500億元。甘肅建投的快速發展,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走建筑產業化的結果。從外部來講,甘肅建投響應省上號召,實施“互保共建”,與省內酒鋼、祁連山等企業達成聯盟,保證了鋼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質量和數量。從內部來講,甘肅建投創新思路,整合資源,以建安施工上下游產業鏈為主線,采取多元經營,從設計、施工到商品混凝土生產、建筑模板生產、預制構件生產、建筑裝備制造、鋼結構加工等,已形成了一條龍式的產業鏈,并形成了規模。在經營模式上,我們以投融資為平臺,采取總承包、BT、BOT等模式,生產產品,交付使用,使企業運行更趨向于產業化。這種產業化的結果是,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內部損耗大為減少,效益得到保證,施工質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施工速度縮短,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效益、效率、動力和抗風險能力。 當然,甘肅建投只是在建筑產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小步,還只處在打基礎的摸索和探索階段。建筑產業化是未來中國建筑業發展的一個大方向,隨著國家對建筑產業化的重視以及推進,相信會有更多的政策出臺。下一步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現狀,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加大政策研究力度,逐步探索和形成適合甘肅建投發展的建筑產業化體系。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