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彭壽:做環保戰役的先行兵
很難想象,“霧霾”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由陌生到人人談之色變。在今年的“兩會”上,上至國家領導人、代表委員,下至網友,霧霾都是大家談論的熱詞之一。習近平主席表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李克強總理則表示,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據中新網統計,今年“兩會”提案議案里環保相關約占總量的27%,足見其分量。
在“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國際玻璃協會主席、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帶來了五個提案,中國水泥網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在會議間隙專訪了彭壽,獲得提案的細節及其相關建議。
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
五項提案 環保議題占多數
提案一:部委和省市聯動,統一標準進行環保治理。“建材行業不能出現第二次污染,如果只治理某一地區,其他地區不跟進,顯然是不妥的,如果國家沒有統一的標準、統一的監管,很難達到公平競爭”,因此,彭壽認為針對環保治理,應該統一聯動,部委和省市聯動,源頭控制,強化監督,標準一致,嚴格執法。
提案二:城鎮化建設與新能源房屋和新型建材結合。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托。今后一個時期,要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即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是人的和諧,作為建材行業,應該把新型建材、新能源、零排放、綠色建材等聯系起來,做好城鎮化建設與新能源房屋和新型建材有效結合”,彭壽表示。
所謂新能源房屋,是指在新型房屋的基礎上,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綠色能源、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為目的,通過光伏、光熱、風能、地能、生物能、儲能、新型建筑結構、高性價比保溫隔熱材料及構件、高效能內部設備和器件、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統實現增能(創能)、減能(節能)、儲能、智能一體化功能的新型房屋系統。新能源房屋不僅限于新建房屋,也包括推進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是建材行業踐行節能環保理念的最好表現。
國家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離不開水泥、玻璃等建材產品,建材行業要在國家治理產能過剩和新領域發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機會,這對建材行業標準的要求更高,也是紅利的一大部分。“《政府工作報告》不是說建材行業沒事干了,而是給建材行業人提出了新課題,建材行業需要改革創新精神,才能做好建材人的事業”,彭壽對未來建材行業的發展目標相當明確。
提案三:鼓勵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科研開發。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開發難度大、投資規模大、運行風險高、產業帶動性強等特點,要想實現重要關鍵技術突破和國內市場應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單純依靠企業難以維繼。彭壽建議首先從政府角度,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企業進行市場化開發。在運作機制上可以靈活多樣,比如進行重點項目專項撥款支持,也可以先由政府投入一部分資金,待項目開發成功完全市場化后,實施退出機制,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企業單一投入的巨大風險。其次,要支持有條件有能力的大企業牽頭創建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集中全國的科技力量攻克難關,避免單個單位分散研究的工作重復性、成果單一性。在這個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積極性,可以采用股權激勵,分紅收益權激勵等方式,縮短科技成果從研發到成功轉化的時間,盡早產生效益。
提案四:支持產能過剩行業并購重組。在聯合重組方面,水泥行業進行得相對比較充分,其中中國建材集團的聯合重組案例就非常有借鑒價值。然而,玻璃行業的集中度低,前6名企業集中度只有36.5%,盈利能力遠遠低于水泥行業,亟待進行大規模的聯合重組。彭壽建議國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運用市場化的運作,支持有影響、有技術、有實力的大企業來進行并購重組。玻璃行業可以借鑒水泥行業的聯合重組模式,但是由于玻璃行業和水泥行業在結構、品種、規模、技術、區域等諸多方面有差別,因此,在聯合重組時也應當有所區別。
“玻璃行業重組是‘慢慢來,水到渠成’,不能一蹴而就。就像總理講的,改革必須做一個成一個,不貪大,不貪多,成一個得到認可以后,模式可復制,但情況要區別對待,這就是玻璃行業所要做的事情”,彭壽對記者說。
提案五:打破企業資質地方保護。據了解,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企業在異地承攬工程,必須在當地備案,特別有些地方對外地企業強制要求必須在本地注冊獨立子公司、分公司,扣押外地備案企業和人員的相關證照資料等限制性地方保護條款,嚴重地阻礙了企業的自由流動,降低了企業資質的使用效率,破壞了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
彭壽告訴記者,不少企業都向他反映了這個問題,也直接促使他把這個議案帶到了兩會上。他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建立公平、統一的規范市場。建議取消獲得國家甲級資質企業的異地備案制度,各地應給予這樣的外地企業與本地企業同等待遇,嚴禁設置地方壁壘。同時國家應制定完善的市場監管法規、制度,創新監管方式,規范企業異地承攬業務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公平、統一規范市場,創造公平合理市場競爭環境,破除地方保護,才能有效地促進建設類企業自由流動,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二是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建議國家建立自然人、企業法人的社會信用體系,對違背市場競爭規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建設類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今年的五個提案里,環保相關的就有兩個。采訪中彭壽不止一次的提到建材行業,尤其是水泥和玻璃工業,要做好環保工作,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并強調廢棄物和城市垃圾處理當成為水泥企業在環保上的一個重要責任。[Page]
“走出去”助力化解產能過剩 將設立歐洲國際技術工程公司
面對國內產能過剩,我們要怎么辦?彭壽認為應該幫助國內的項目向國外轉移,以國內的技術在國外投資、建廠,同時與歐美國家合作。
記者了解到,就在2月21日至24日,彭壽訪問了法國和德國,先后會見了意大利水泥集團法蘭西水泥首席運營官以及德國薩克森自由州經濟部長,就加強在水泥和新能源技術和工程領域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交流。彭壽表示,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始終堅持國際化,并具備了相當豐富的經驗。“這些年通過和歐美國家的合作,我們取得了他們的信任和尊重,所以這次和意大利水泥簽訂戰略合作,將來會在歐洲設立歐洲國際技術工程公司,為歐美國家水泥企業提供服務,把我們的服務推向歐美第一線”。
而在德國,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也將和一個優秀的新能源企業合作,準備通過國際化收購,真正擁有該新能源技術,使新能源技術站到國內的最高點,站在世界的最高點。
2013年的水泥行業在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和積極治理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雙重壓力下,迎來了全年水泥產量愈24億噸、行業總利潤766億元的漂亮成績單,可以說非常不容易。彭壽認為,未來建材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國家改革的過程中,建材行業也將獲不少紅利:
1、混合所有制改革箭已離弦,中央也充分肯定了中國建材集團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里既有國企,也有民企,央企的實力加上民企的活力,等于企業的競爭力。
2、股權激勵成改革新方向。這可以激勵建材行業科技工作者奮發圖強,創新發展,利于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3、國家積極壓縮、治理產能過剩。隨著新增生產線減少,產能過剩問題逐漸得到解決,企業的效益將會增加,同時也促使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走出去。
4、大力促進的城鎮化建設。修路、建村、建鎮都離不開建材,彭壽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建材行業是個福音。
2014年,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和積極治理大氣污染物排放依舊是重中之重,在把握發展機遇和享受紅利的同時,水泥乃至整個建材行業都應緊繃“環保弦”,打好這場“環保戰”。
采訪結束,與中國水泥網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徐潔合影留念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