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進退并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闡明2014年重點工作有九項。第六項工作是以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主要內容有三項,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加快科技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要依靠改革,進退并舉。
李克強總理對如何實現產業結構進退并舉,指明了方向。
進,要更加積極有為。
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范建設,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保險、商務、科技等服務業。
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精準管理水平,完善設備加速折舊等政策,增強傳統產業競爭力。
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
退,要更加主動有序。
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并重組。
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
今年要淘汰鋼鐵2700萬噸、水泥420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標準箱等落后產能,確保“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壓下來,決不再反彈。
水泥企業應該深刻領會總理所要求的進退并舉,主管部門要為企業進退制訂相應政策措施。
進——增強競爭力。除了政府在財務上完善設備加速折舊等政策來支持企業增強競爭力所需財力外,企業要做的一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二是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精準管理水平。水泥企業兩化融合已經有成功范例,工信部重點抓好2014年建材五項工作中第四項就是要大力推進兩化融合。主管部門有必要對大力推進定下量化指標,研究采取支持企業兩化融合的措施。在節能減排環保嚴峻形勢倒逼之下,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有一定的內生動力,在技術改造上,企業要做的是對支撐企業技術改造的研究設計服務單位認真比選,以保障企業取得較佳投入產出效益。李總理還要求企業提升精準管理水平,精準應是做到精確細密、精密細致、精湛準確。精準的反面是粗放管理,粗放管理是粗放發展表現之一。李總理在提出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時指出,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粗放管理多消耗了各種資源,加大了污染物排放。主管部門在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手段時,不僅只是從技術層面考慮,還應該納入精準管理對提升標準水準的作用,還應提升企業精準管理更離不開兩化融合支撐的認識。
退——主動有序。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這需要一個公平市場環境,因此,清理各種優惠政策十分必要。再加上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通過市場競爭淘汰落后產能、“擠”掉不能達標的生產線。另一方面嚴控新上增量,嚴格執行等(減)量置換產能。鼓勵企業兼并重組,促進資源配置、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多管齊下,真正做到過剩產能壓下來,決不再反彈。工信部重點抓好2014年建材五項工作中第二項著力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其中含有大力淘汰落后,強化節能減排,規范行業準入。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應是以上工作的基準和基礎,在這上面主管部門應該負起牽頭責任。主管部門對于地方清理各種優惠政策也應有相應的監管措施。為“退”能有序進行建立公平市場環境。
編輯:余樂樂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