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冷暖大家談 | 李榮山:水泥錯峰生產是一項多贏政策
庫存滿了,錯峰;需求量不足,錯峰;價格低迷,錯峰。近幾年,錯峰似乎成了水泥行業的“救命稻草”。
不過,全國各地錯峰停窯天數逐年快速增加,但錯峰生產的效果卻在逐年減弱。尤其是今年,隨著供需矛盾進一步尖銳,錯峰停窯對水泥行情的影響作用大幅削弱。水泥行業人士對錯峰生產怎么看?中國水泥網采訪了蘇州水泥協會秘書長李榮山。
李榮山介紹,水泥錯峰生產,2014年源自東北。當時正值冬季,東北老百姓取暖需要大量燃煤,而燃煤一時供應十分緊張,因此,本著生產讓位于生活原則,水泥廠開始錯峰生產。
李榮山指出,水泥廠錯峰生產不僅可以解決老百姓取暖用煤問題,同時,還有以下五大好處:
一、幫助緩解水泥行業的過剩產能問題,避免盲目生產導致的行業惡性競爭,從而提高了資源的利用價值。
二、水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因此減少熟料產量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符合國家的碳減排政策。
三、從環保考量,錯峰生產有助于減少空氣污染,尤其是在冬季和雨季,這些時期通常是水泥市場需求較低的時候,工廠停產可以減少燃煤帶來的煙塵污染排放。
四、推動技術創新。錯峰生產一般在非旺季進行,為企業提供了技術改造的時間窗口,有助于推動制造技術的進步。
五、錯峰生產有助于平衡供需關系,穩定水泥價格,對消費者和企業都有益。
總的來說,水泥錯峰生產是一項多贏政策,既有利于環境的保護,也有利于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消費者的權益維護。這一條成熟經驗從2014年后,逐漸向華北、南方乃至全國推廣。經過多年實踐,在水泥產能尚未大幅度減少時期,水泥錯峰生產成為一種常態化的重要措施。
水泥錯峰生產為減少產能騰出時間和空間,國家于2019年制定了《水泥玻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淘汰類的水泥落后產能。2021年工信部又公布修訂后的《水泥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實際情況是:一、水泥中空窯、機立窯、濕法窯、立波爾窯、直徑3米(不含)以下水泥磨已全部淘汰,二、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竭止了水泥產能的增量,三、水泥產能置換大都是日產熟料2500噸(含)以下的生產線,而這些生產線在某種程度上很難達到能耗標桿生產線,未來瀕臨淘汰,置換這些產能反而被重新激活,對圧縮水泥產能起到負面影響。另外必需注意,新建熟料生產線盡管按政策規定比例減量置換,但實際產能往往比批復設計產能大得多,一般為設計產能的1.2倍左右。同時,依據置換實施辦法,在本區域拆二合一,可以等比例置換。因此,在某些地方出現了產能置換不僅沒有減量,反而產能增量的現象。
李榮山指出,減少產能,通常二種途徑。一、市場機制。以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績效,優勝劣汰。二、行政手段。以產業規劃、行業重組、資產優化,對企業關、停、并、轉。前者,減少產能,時間長,政府投入成本小。后者,減少產能,見效快,政府投入成本大,但涉及很多政策性問題。
除了上述二種途徑外,當前乃至今后制約水泥產能,一個有效途徑是行政與市場相結合的辦法,即碳排放權交易。2020年國家生態環境部制定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辦法明確水泥行業屬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辦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要求,結合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額總量確定與分配方案。這一重大措施,實際確定了水泥產能的總量,水泥企業最終拿到免費分配額度后,被推向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企業要想擴大產能,只能降低能耗、減少CO2排放,或到交易市場有償交易。企業能耗大、增加CO2排放,只能減少產能,甚至退出市場。今年元月5日國務院按立法規劃,制定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條例對于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有更加清楚的界定,不僅有利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擴容,也有利于金融業務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延伸。
綜上所述,一、水泥錯峰生產,只減產量,不減產能。在水泥產能嚴重過剩背景下,實施錯峰生產,具有緩解產能過剩,平衡供需矛盾,減少大氣污染等優勢,現階段將成為常態化的一種有效措施。
二、置換產能可減少產能、促進產業技術優化升級,置換產能辦法有待進一步修定、細化、提高。
三、解決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可通過市場、行政途徑,但碳排放權交易是用較低成本、達到管控水泥產能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國際慣例的方法。
四、隨著雙碳目標的嚴格執行,碳排放配額愈來愈緊縮,因此,碳排放配額將成為稀缺資源,碳價只會愈來愈高。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