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產業化電氣配套技術研究
引言
產業化住宅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來建造,將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將構件組裝而成,在歐美及日本被稱作產業化住宅或工業化住宅。隨著住宅產業化在國內以及北京地區的逐步推進,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下,結合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特點,研究確定相關的電氣配套技術,提高建筑電氣施工效率與建筑品質,使住宅產業化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住宅產業化電氣配套技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在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體系下,結合疊合樓板、預制墻體等特殊結構,研究確定電氣預埋(留)管線的做法。
2. 結合精裝修設計條件,優化住宅戶內電氣管線路由、研究管線布線及管線交叉施工方法。
3. 預制構件內精確預留電氣孔洞。
現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電氣預埋(留)管線做法
對于產業化住宅,疊合板體系中的重要預制構件—疊合樓板為半預制半現澆構件,其中大量的電氣預埋(留)管線施工方法不能等同于傳統建造方式下的施工方法。在預制構件中預埋電氣管線存在著施工過程復雜、精度難以控制等問題,而在現澆層中預埋管線又面臨著現澆層厚度不夠以及管線在交叉時如何處理等技術難點。
經過多次實地考察以及與預制構件廠的商討,如果在預制板中預埋電氣管線,在施工過程中難以根據現場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靈活性差;而且,在現澆層中預埋電氣管線,能夠減少預制板的加工型式、縮短預制板加工周期。所以,在現有工程中大多采取在現澆層中預埋電氣管線的方法。
但由于疊合板上的現澆層內至少會出現兩層電氣管線交叉的情況,兩層電氣管線厚度為45mm~50mm,加上結構保護層及鋼筋網片的厚度20mm~25mm,現澆層的理論厚度已大于60mm 。兩層電氣管線交叉情況。
根據在建工程現場施工情況,戶內配電箱、弱電箱處疊合板塊因出線回路集中,照明、強、弱電插座管線出現兩層交叉情況較多,60mm的現澆層已不能保證電氣管線及鋼筋網片的鋪設要求,現澆層厚度至少須保證70mm,才能保證樓板的施工質量;戶內其它部位疊合板塊僅有一層電氣管線或兩層管線交叉極少,60mm現澆層可以滿足施工要求。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建議戶內配電箱、弱電箱處樓板采取現澆樓板,戶內其它部位可采取疊合樓板。
另外,由于北京地區容積率和日照間距的限制,住宅樓地上層高受到嚴格限制,因此,在不減少住宅戶內凈高的前提下,只能采取減少建筑面層厚度以此來增加現澆層的厚度,以滿足現澆層內布設電氣管線的施工要求。
電氣戶內綜合管線優化
在施工過程中,住宅戶內配電箱、弱電箱出線位置的樓板內,由于電氣管線比較集中,多會出現兩層管線交叉情況,還有較少的三層管線交叉情況。
如果出現三層電氣管線的交叉疊加,疊合板現澆層的理論厚度就遠大于60mm,這時,僅通過減少建筑面層來增加現澆層厚度,也不能解決三層管線敷設的要求。因此,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需結合疊合板塊的分布情況,根據復雜多變的精裝設計條件,認真進行電氣戶內綜合管線優化。具體做法是把照明燈具、強、弱電插座的預埋管線匯總到一張圖紙中,對存在兩層、三層管線交叉的情況,進行線路優化,使之避免出現三層管線交叉;并根據疊合板塊的分布情況,如果兩個疊合板塊之間為現澆墻體,則將敷設至此現澆墻體上強、弱電插座的管線,盡量由強、弱電箱沿現澆墻體敷設,以減少電氣管線在疊合板上兩層交叉的情況。
預制構件內精確預留電氣孔洞
以住宅戶內精裝修設計條件為前提,結合疊合樓板及預制墻體的特殊結構,在預制構件中精確定位預留電氣孔洞,使工業化生產標準化,提高建筑電氣施工效率與建筑品質。
預制構件內預留電氣孔洞主要包括疊合樓板和預制墻體兩部分:
疊合樓板留洞
在疊合板上預留電氣孔洞主要包括以下兩種類型:
1).在疊合板內預留照明燈具及排氣扇接線盒,接線盒規格為DH100(深100)的八角接線盒,接線盒敲落孔孔中距盒頂部20mm,敲落孔直徑20mm,盒底部與預制板板底齊平。
2).在疊合板內預留二次砌體墻上照明開關線管、戶內配電箱照明回路出線管穿疊合板的Ф100圓洞。
預制墻體留洞
在預制墻體中預留主要包括強、弱電插座接線盒以及接線盒到疊合樓板現澆層的垂直管線兩部分。接線盒規格為DH80(深80)的86系列方形接線盒,需要說明的是從電氣插座接線盒到疊合樓板現澆層的垂直管線一定要精確定位,以方便將來與疊合樓板現澆層的水平管線進行對接。
結束語
現階段住宅產業化正處于發展初期,產業化項目的設計、施工、驗收規范體系均尚未建立完善,還需要各參建方的密切配合。住宅產業化電氣配套技術解決方案的研究與實施充分突出了產業化住宅的優勢,提高了建筑電氣施工效率,節約資源,并能降低建筑后期維修維護成本,有利于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進程,擴大住宅產業化的范圍。
編輯:姜立東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