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監測中心“一支部幫扶一區縣”助基層練實“基本功”
◆周雁凌 王文碩 宋光敏
“操作規范才能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咱們測量社會生活噪聲時,如果邊界周圍有受影響的噪聲敏感建筑物且有圍墻,則應在邊界外1米、高于圍墻0.5米以上的位置設置監測點。”
“使用原子熒光法測定水樣中的砷、硒濃度,取液過程中移液管要與燒杯壁保持一定夾角,操作完成后,靠壁停留幾秒。”
……
現場“一對一”指導,發現細節問題及時糾正,記者日前跟隨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濟南中心)黨員幫扶小組到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市中區分中心進行指導幫扶,幫助基層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練實“基本功”。
這是濟南中心堅持黨建引領、對接幫扶監測能力薄弱區縣,切實提高基層監測業務水平的一個縮影。
濟南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蘇波說:“近年來,濟南中心黨委堅持以黨建業務深度融合為幫扶工作和監測高質量發展持續蓄力賦能,創新開展‘一支部幫扶一區縣’監測能力幫扶提升行動,著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為加快建立與美麗山東建設相適應的現代化監測體系、實現生態環境監測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開展幫扶提升行動,深入一線教學指導
基層環境監測機構承擔著大量基礎性、常規性監測任務,因此其監測能力、技術水平的加強及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就顯得至關重要。為有效提升各區縣環境監測能力,濟南中心對各區縣環境監測能力現狀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結合本地管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指導。
濟南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兆軍說:“在幫扶過程中,中心各黨支部分別與區縣結成幫扶對子,以監測能力改善提升為重點,統籌全中心監測技術力量和資源,組織有針對性監測幫扶,補短板、強弱項,因地制宜解決區縣能力建設問題。”
在2024年國家網土壤例行監測工作中,濟南中心第一黨支部結合本項工作的開展,對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鋼城分中心技術人員開展了土壤現場監測技術培訓指導。
從采樣計劃的制定、準備及針對不同土壤類型所采取的布點原則、采樣方法,再到質控措施、樣品保存、運輸等方面,濟南中心第一黨支部委員、環境質量現場監測室高級工程師劉暢詳細講解土壤采樣技術規范,針對可能出現的實際問題答疑解惑、交流探討。
濟南中心第四黨支部與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濟陽分局黨支部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深入企業開展指導幫扶。邀請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大比武山東集訓隊的8名隊員和教練現場授課,分別在采樣平臺、自動監測站房和廠界,針對廢氣手工監測、自動監測和噪聲監測等內容進行了教學演示,重點對監測過程中易出問題環節、作假手段和檢查方法進行了詳細講解。
活動結束后,第四黨支部黨員幫扶小組指導濟陽分局對企業自行監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一一反饋和解答。
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增強基層監測實力
實驗室是基層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數據信息源頭、質量保障基礎等方面的作用。濟南中心以黨支部為橋梁,積極溝通協調,全力支持各區縣生態環境檢測實驗室建設。
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萊蕪分中心負責人閆琳琳說:“我們分中心沒有實驗場所,經過濟南中心第二黨支部協調,將原萊蕪市環境監測站實驗室近800平方米實驗室場地調整給萊蕪分中心使用,目前已經做好改造計劃和預算,資金到位后將立即投入改造。第二黨支部還協調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為我們配備了1臺紫外煙氣分析儀、1臺水質多參數分析儀,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濟南中心第二黨支部還根據萊蕪分中心2024年資質認定擴項計劃,擬幫助其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溫、pH值、溶解氧、電導率、濁度、煙氣黑度8項常規監測項目的資質認定。
濟南中心第三黨支部與平陰縣結對,發揮支部實驗室分析技術優勢,結合地方環境管理需求,以“提升監測能力、助力水質改善”為目標,取得良好效果。
蘇波表示,通過開展“一支部幫扶一區縣”行動,實現了練兵、強本、增誼的目的,切實推動了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下一步,濟南中心將繼續聚焦主責主業,努力尋找黨建同業務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持續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內在驅動力,高標準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助力美麗山東建設。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