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家內地企業放棄香港IPO轉戰A股
據香港東方日報報道,內地A股IPO重啟,一月份A股上市新股爆升,香港投行估計,已影響到逾20家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急煞車”,要重新考慮上市地點,勢必沖擊香港今年的新股市況。加上阿里巴巴集團能否登陸本港成謎,港交所(00388)今年要重奪新股集資市場世界“一哥”,相當有難度。
有投行證實,于A股IPO重啟后,部分原擬今年上半年在港招股的內地企業,不約而同表示要“想一想”,其中3家投行透露“煞車”客戶分別達4至5家,業界料重新考慮的企業或逾20家,這些公司大多從事工業、電子及地產等,集資主要投放內地,以民企為主。
內地IPO重啟一個月來,52家公司已公告獲得中證監核準上市的發行批文,其中45家公司已募集資金,當中43間已掛牌,股價十分“火爆”,首日紛紛漲停。
港禁售期一年較寬松
消息指,內地企業考慮上市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若任何一項出現障礙,都會影響是否“轉軚”的考慮。首先是審批時間,一家中資投行上市部門主管表示,中證監去年表示,從受理新股上市到發布審核決定不超過三個月,但現在仍是觀察中。
第二是大股東禁售期限制,內地規定大股東減持股份與發行價掛鉤,意指大股東在公司上市后三年內不能出售舊股,三年內斷續若有20天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就要自動延長多半年禁售期,主要為了防止定價過高。反觀香港則寬松很多,根據《上市規則》,大股東在上市后半年內不準減持任何股權,其后七至十二個月不得低于30%,十二個月后便可完全解禁。所以,據悉“有心”經營而非為套現的大股東,便無懼內地禁售期而傾向選擇A股。
內地工業股定價進取
第三則是市盈率高低問題,現時內地基金和股民,對股份的選擇很不同,本港會瘋炒較偏門的概念股,卻不愿長線持有工業股,但內地則以擁有實質資產的企業最受歡迎,例如電子工業公司在A股的市盈率可用超過30倍定價,但工業股在港則可能低至5倍。所以目前有多家上市后主力投資內地的工業股,便考慮“轉軚”.至于最后的問題,是境外上市結匯時間仍偏長。投行消息指一家去年上半年掛牌的大型國企,籌集的資金要到去年十二月才完成匯至內地賬戶,原因是外匯局對資金入境仍然嚴格,招股書列明集資用途涉及的投資,必須取得對方的合約和書面確認,核對后方可入境,碰上海外的投資,與對手文件往來需時,導致資金滯留本港,更可能承受人民幣匯率風險,所以若急須資金在內地投資,企業將優先考慮A股。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