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 水泥可以是溫暖的,未來是值得的!
在近期召開的法說會上,董事長張安平用富有詩意的言語詮釋了臺泥的品牌戰略與愿景。
把文明所產生的廢棄物再利用
我們一直以來關注的居住環境,試圖扮演好一個讓人類生活更安全更舒適的角色。 企業要創新,這是產業永遠存在的課題。現在,這美麗孤獨的藍色星球必須供養著超過77億爆發出來的人口。環境污染,人口老化,能源問題,廢棄物泛濫,氣候暖化。這些問題出現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動中。我們知道這些問題有多迫切,多沉重,而且已經無法用過去的經驗可以解決。必須去找出新的想象,新的技術,把挖出來的二氧化碳放回去或者再利用,把綠電安全的存起來,把文明所產生的廢棄物再利用,把快要絕種的原生物種保護起來。
面對環境問題,臺泥投入新的思想、新的資源
臺泥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廣、也很急。世界變了,環境變了,新的議題產生。臺泥必須去面對環境衍生出來的新考題,投入新的思想,新的資源,新的方法。臺泥的想象力,就在日夜不斷的扎實工作中產生。面對環境的破壞,臺泥支持了種子的家,讓他們可以被保護,被照顧,被保存,這是我們對土地環境人類追尋永續的第一步。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我們跟工研院合作一起發展碳捕捉的技術,干凈能源的發電、儲存。
水泥從公元120年的萬神殿,到今天的蝦紅素,從過去的建筑原料的制造,到今天打造一個現代化的生活城市。我們正在努力把環境打造成一個更宜于人居住的城市,把人和大自然營造出一個更為和諧的相處關系。思想的起飛,相對應的是要在現實世界中,一粒種子的落地生根。企業初創的行動不一定符合現在的經濟效益,也因為如此困難,我們更需要去做。只看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見得符合社會長期的需求,也不利于企業永續經營的理念。任何企業都需要做應該做的事情,才能照顧到更大環境的需求,提升生活質量,以及人類的未來,這樣堅定的信念一定能讓產業升級,一個嶄新的世界才能攤開在我們眼前。
臺泥的新“絲路”
21世紀世界的變動非常劇烈,企業要放大,要看到世界的脈動。必須走出去,才知道未來的下一步要怎么走,才可能有長久的生存。今年2018年10月26日,臺泥完成一個國際性的簽約,正開始起步國際化這件事情。企業不國際化,無法面對世界的改變,國際化才能取得進入未來的入場券。臺泥一點一滴地在改變,這是我們的責任,不只是為了自己, 也是為了下一個世代。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