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獲評“影響改革開放進程的企業領袖”
12月1日至2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18(第十七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應邀參加開幕式論壇,并圍繞“開啟未來”作了主題演講。宗慶后、劉永好、董明珠等上百位重量級商界領袖與來自國內外主要行業的上千位企業家匯聚會場,分享交流。年會期間,宋志平獲評“影響改革開放進程的企業領袖”,并受主辦方邀請寫了一封給家人的信,現場朗誦《致愛人的一封信》。
演講全文:
我來自于央企,不過每年都來參加這個盛會,和企業家一起溝通交流。今天的主題是關于未來。改革開放這個大方向大家看得很清,但關于未來的經濟大家怎么看?我想鼓鼓勁,講三個觀點。
關于國際化
我覺得全球化、國際化還是主流,雖然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困難,但總的來講,“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國發展壯大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前不久剛開了進博會,總書記作了一個激動人心的講話,我們的開放會越來越大,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我聽了以后心潮澎湃,回想一下,其實在改革開放初期,西方社會并不理解我們,但后來我們通過開放,贏得了大家共同支持中國經濟發展、改革的一個國際社會。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前我們也一度遇到過困難。但是之后改革開放的社會高潮,又化解了很多矛盾。我們今天又遇到了整個國際對于中國這樣快速崛起的適應性問題,遇到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問題,但是怎么解決?我覺得還是這個方法,用我們更加開放的中國市場,就能融合掉很多東西。
這次進博會來了3000多家國際大企業,攤位一加再加,場面極其壯觀。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一個將近14億人口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對世界經濟的吸引力,對世界這些大型企業的吸引力。所以我為什么用“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來形容,這不是哪一個人能阻擋的。
我了解到第二屆進博會已經在招商,而且第一屆時有很多國外廠商已經把第二屆、第三屆的攤位都定了下來。所以我想說,國際社會對一個開放的中國非常需要,所以我們用繼續開放能夠贏得世界,只要按這條路子走,不用過于擔心。
對于我們做企業來講,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我們在國際化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些什么?我也想跟大家提幾點建議。
1要積極參與國際分工。也就是說在國際上,我們做生意也好,做企業也好,我們有得做,也讓別人有得做。大家都揚長避短、互利共贏,站在道德高地來做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我們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我們在國外收購,也同意外國公司來中國參與合資。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應該是開放的,應該這樣去想問題。
最早改革開放初期時,我們主要是引進來,這幾年主要是走出去,那么下一段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
2要聯合開發第三方。前不久在北京召開了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這個論壇我也參加了,概念非常好。最近我剛剛到了西班牙,參加了習主席出席的一些活動,習主席在講話里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要聯合開發第三方。比如我們跟西班牙聯合開發拉丁美洲市場、中東市場等等。作為中國企業來講,我們在整個國際化過程中,不是去吃獨食,而要和現在這些跨國公司共同聯合開發。像中國建材,在非洲就是和法國的施耐德聯合開發,在中亞就是和日本的三菱聯合開發。不是我來你走,而是大家一塊兒做。
3要保護知識產權。這次我在進博會上,也到幾個跨國公司的大攤位上講了講。我說其實中國現在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也越來越嚴格了,所以你們的一些高技術、新東西都可以放心大膽進來。我們現在的想法也和以前不一樣了,你們做得好的,我們就買進來用,而不是說一定要自己造。有適合我們造的,我們就造;但你造得好你就來,讓大家都把心放下,這特別重要。
4要繼續做好一帶一路的產能合作。一帶一路我們已經很縱深了,但是也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則。比如我們為當地的經濟做貢獻,與當地企業合作,為當地人民做好事等等,這樣才能夠真真正正走出去、走進去。我認為國際環境會對我們越來越有利,今天出現的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想想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其實一路上也出現過不少問題,所以大家還是要充滿信心。
關于轉型升級
關于下一步經濟,企業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這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其實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技術的來源基本是靠模仿創新,經歷了40年之后,基礎已經很好了。但這個時候,我們要從模仿創新轉到自主創新,就是要有大型實驗室,大量科技人員。
前不久我剛剛去了日本,他們其實過去也是模仿創新的工業體系,但是20年前,這些企業進行了艱難轉型,進行了大規模的自主創新?,F在十幾個工業前沿領域里,他們基本都能占到前三名,所以日本這些變化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不要固守過去,要積極推動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未來世界是中國的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的市場。過去我們是用市場換技術,未來我們是用市場換市場。
在高質量發展過程里,我們的企業都要轉型升級。大家知道過去支撐日本經濟的是什么?家電和汽車。但你看現在日本白色家電企業還有幾家?基本上都撤出了。大家想想,日本在撤出白色家電時打擊多么大,但是它艱難轉型了。我們現在也遇到很多困難,有產能過剩、中低端制造等問題,這些都要通過轉型解決。
轉型其實有三個問題,一是產品要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二是大數據智能化;三是綠色化,也就是追求環境(保護),這些是我們企業轉型的一個方向。所以,我們做企業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不要老固守過去。因為今天日本的家電企業,凡是快速轉型的,比如日立、松下、東芝都比較成功;慢了一步的,像夏普就遇到很大問題,所以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得轉型,轉型對企業來講就得適應,我們得盡快跟上轉型的步伐,這是我給大家的一些建議。
關于企業家精神
第一,關于國企和民企。有時候媒體一會兒爭論“民進國退”,一會兒爭論“國進民退”,實際上我們是一個國民共進的社會,像厲以寧教授所講,我們是以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民營企業三足鼎立共同發展的社會,國企和民企都是支持發展的重要力量,像一對孿生兄弟在共同的價值鏈、產業鏈上彼此依存,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創造國企和民企良好合作的環境,或者說國企應該為民企服務,樹立為民企服務的思想。
前不久剛剛召開了央企和民企共同合作的一個座談會,大家談得非常好,我們國家既要有國企,也要有民企,兩個都要存在,而且必須讓它們能夠共同發展、共同促進,全面更好的合作。
今天在座很多都是民營企業家,大家也都跟國有企業有合作,其實國有企業離不開民營企業的支持。國有企業有許多民企在為它做外包服務,如果沒有民營企業,今天國有企業是做不下去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通力合作,能夠把未來做成一個和諧的經濟社會。
第二,在企業家時代,還是要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精神。這句話講過很多,但是做起來并不那么容易,所以希望社會各界在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精神方面,應該扎扎實實做一些事情,真正按習主席、黨中央講的那樣。因為企業家是我們的經濟活力所在,我們的社會應該是一個企業家輩出的社會,應該是企業家創新型的社會。企業家里面,既有廣大的民營企業,也有那些有創新和奮斗精神的國有企業家,大家在一起共同奮斗。
在我看來,企業家精神有三點:創新、堅守、責任。
第一,企業家就是要創新,這是大家的共識。
第二,就是要堅守。我今年62歲了,做國企整整做了40年,一路做過技術員、銷售員、廠長,我做央企的領導人也17年,所以我覺得做企業沒有幾十年的功夫,做好企業也挺難的,過程中需要時間。
第三,談到責任,作為企業家,不光要負經濟責任,還有社會責任、國家責任。古語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企業家都是“達者”,無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應該形成共享機制。任正非為什么能帶領華為發展這么快,其實就是有一個分享機制,讓所有者和勞動者共享財富。因為我們創造財富不光是為自己,也要為社會、員工創造,把這個關系平衡好。這樣不但企業發展了,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同時也能為社會多做貢獻。
所以,我對未來的看法,無論從國際上、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從企業家社會來看,都要看主流。小的波折都會有,這么多年我常想,每過幾年我們就有大點的困難,每一年都有小點的困難,但那么多困難我們也一路走過來了,而且我們越來越壯大。所以對未來,我們還是應該充滿信心。
最后用一句我開頭的話結尾:“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謝謝大家!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