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龍門水泥:充分利用余熱資源 實現循環發展
山西龍門集團水泥粉磨站和余熱發電項目是2013年全市70項重點工程之一。項目建成投產以來,運行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到龍門集團和項目現場進行了采訪。
在項目現場,該集團總經理原新力說,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發展,我們在100萬噸水泥熟料項目建成投產后,又加緊實施150萬噸水泥粉磨站和余熱發電項目,目前兩個項目均建成投入運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良好。
水泥粉磨站項目,是100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的延伸項目,設計年生產能力150萬噸。項目于2012年6月開工建設,2013年5月下旬開始試生產,去年共生產銷售33萬噸水泥。同時,市場銷售網絡不斷拓寬,目前產品除供應本地市場,還銷往萬榮、芮城、吉縣、韓城和延安等地,基本實現訂單式生產,以銷售定產量。
據生產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采用輥壓機預粉磨和管磨機終粉磨雙閉路工藝系統,配套四通道自動裝車機和六車位散裝系統,采用中央集中控制,代表了國內水泥粉磨工藝的先進水平。同時,依托自有熟料優勢和廢棄的粉煤灰、爐渣及電廠脫硫石膏等,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在同行業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項目投產以來,直接消化水泥熟料17萬噸。目前,進入生產銷售淡季,他們利用這一時間對設備進行檢修維護,為春節過后迅速復產打好基礎。
余熱發電項目是100萬噸水泥熟料的配套項目,裝機容量4500千瓦,可大量回收利用水泥熟料生產過程中的余熱資源,年發電量3000萬千瓦,節約標煤1.2萬噸,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該工程于2012年5月開始施工,2013年2月底設備安裝全部結束,開始單機調試,11月中旬正式并網試運行,平均每小時發電3000千瓦以上,增值900余元。發電項目投入運行以來,所發電量全部自用,龍門集團在網上取電量減少,降低了生產成本,減輕了供電負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為進一步提高發電量,他們將抓好人員操作技能培訓,在工藝、設備上進一步改造完善,盡快達到同行業水平,使余熱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循環發展的目標。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