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業化將成為全新競爭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高達13.5萬億元,但采用工業化手段生產的綠色建筑比重不到1%。如果成功推動綠色建筑的轉型,每年對GDP的貢獻大約可達到1%~4%之間,未來一二十年內,中國經濟有望保持10%左右的發展水平,并且實現綠色GDP的發展戰略目標。
2013年11月,隨著長沙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1.8萬成套住宅正式從湖南岳陽城陵磯新港出口交付南美國家蘇里南政府特別代表,與之一起出口的還有綠色建筑生產線和建筑工業化關鍵技術。這標志著“Made in China”的工業化綠色建筑正式躋身國際市場,同時也加快了中國國內建筑產業經濟結構轉型的步伐。
研究表明,外貿進出口總額的增長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顯著。但與通常的服裝、家電等小宗商品相比,綠色建筑成為國際國內“新寵”則是因其技術含量高、節能環保等“綠色”特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高達13.5萬億元,但采用工業化手段生產的綠色建筑比重不到1%。如果成功推動綠色建筑的轉型,每年對GDP的貢獻大約可達到1%~4%之間,未來一二十年內,中國經濟有望保持10%左右的發展水平,并且實現綠色GDP的發展戰略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的建筑企業有望撬動上萬億國內市場規模的同時,一個巨大的國外綠色建筑“蛋糕”亦不斷呈現出來。國外建筑咨詢公司McGraw-Hill的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建筑市場正發生巨大的轉變,“綠色”已經成為主題,其主要推動力來自于市場需求以及運行費用低和品牌優勢等方面。
隨著綠色建筑市場需求的快速“蔓延”,中國建筑工業化企業的國際戰略被提上了日程。據不完全統計,僅2013年以來,全國就有十余家企業強勢進軍建筑工業化領域,其中不乏央企并購民企進行重組的重大事件。業內預測,未來3~5年內,國內將至少涌現出數十家“建筑工業化”企業,專家分析表示,隨著政策驅動加上市場前景的利好,建筑工業化企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促進綠色GDP增長的主力軍。
除了在綠色制造技術上的創新外,以數字化、信息化為特征的建筑智能化又將是綠色建筑技術的一個新挑戰。“在大數據時代,中國企業必須加快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步伐。”2013年9月,在美國出席第四屆中美能效論壇高性能建筑分論壇時,遠大住工首席技術官尹鴻璽作《工業化綠色建筑: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標準》主題演講就表示,在實地參觀考察了美國建筑后,發現美國建筑的工業化程度很高,遍地都是裝配式高層建筑,建筑管理信息化程度也非常高,中國也必須加快這一方面的努力。而經過前期的籌備與努力,2013年11月,遠大住工與北京順義區簽約,決定投資20億建設集綠色建筑數據中心、終端建筑數據托管中心、產業化技術研發中心和全自動數控樣板工廠產學研于一體的大數據中心。“項目建成后,遠大住工大數據中心將有效整合全國建筑行業數據信息和最頂尖研發技術,提升中國建筑業信息化數字化的整體水平。”尹鴻璽博士表示。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以1號文件的形式轉發發改委和住建部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將“綠色建筑”定調為最高級別的戰略共識,將“建筑工業化”列為十大任務之首;2013年11月8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時建言‘建筑產業化’”,會議表示要按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要求,制訂和完善推進建筑產業化的相關政策法規,積極抓好落實。政策的大力支持必將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