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集團:做長期主義者
2023年是尖峰集團上市30周年。在“老八股”之一的鳳凰化工多次易主換殼并最終退市后,尖峰成為浙江上市最久的企業。
尖峰集團董事長蔣曉萌說:“30年過去了,在尖峰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依然保持著強勢的發展韌勁,依然充滿活躍的創新動力,依然在市場的海洋中劈波斬浪、勇毅前行。”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是企業發展面臨的永恒話題。我們又一次對話尖峰,聊企業發展的“快”與“慢”、尖峰的“穩”與“進”、傳統產業的“立”與“破”。在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尖峰堅持的長期主義或許對更多企業有著借鑒意義。
記者:1993年7月28日,尖峰集團上市,成為全國第68家上市公司、中國水泥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浙江省第二家上市公司。上市30年,尖峰收獲了什么?
蔣曉萌:上市是尖峰集團股份制改造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尖峰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30年來,尖峰的總資產和凈資產較上市前均增加了52倍,累計現金分紅11.66億元、繳納稅收40.84億元,成為一家擁有31家企業,以建材、醫藥為主,以倉儲物流、健康品為輔助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尖峰上市更大的意義在于推動了企業經營機制向更深層次轉換,以加速方式增強企業發展后勁,為企業發展開拓更廣闊的前景。通過上市,公司整體的管理變得更加規范,控制更趨科學,投資也更具眼光、更加長遠、獨到和成熟。可以說,上市后的尖峰駛入了企業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關口。
記者:也有人說,尖峰發展“慢”了。尖峰真的“慢”了嗎?
蔣曉萌:有這種聲音。但是,許多當初說我們“慢”了的人,現在又說我們是“對”了。
企業的發展就像爬尖峰山,這邊上山,坡度緩一點,路途遠一點,但更穩當;那邊上山,陡一點,順利的話會快一點,但也可能半路摔下來。尖峰集團選擇了前者。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做百年企業,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
百年企業首先要穩健,在穩健中去創新。包括投資控制、資金流控制、價值觀培育、企業文化養成等各方面,都要圍繞百年企業的思維行事。
尖峰創業已經65年,也曾大膽快步走。上市后,尖峰從單一的水泥逐漸走向多元化發展,產業版圖不斷擴大。最多時有21個門類的產業分支,所涉領域大到新能源電池、計算機、電子站牌這些當時的“高精尖”產業,小到一次性打火機、礦泉水、醬油等傳統產業。由于產業環境等外部原因,以及管理、技術、市場等內部原因,多元產業大多成了我們發展的包袱,不得不退出,最終形成以水泥和醫藥兩大周期性與非周期性產業為主,以倉儲物流、健康品以及通信電纜為輔的經營格局,形成了“合作創新強主業,規范科學求發展”的戰略理念。
所以說,尖峰今天的行事風格是經歷了65年的風風雨雨、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海洋里劈波斬浪而形成的戰略選擇。現在,整個經濟環境比較復雜,做企業的都覺得難。尖峰集團也覺得難,但這些年來我們在行業里的競爭優勢穩固了,抗風險能力和爬坡過坎的韌性大大增強了,具有了頑強的生命力,所以我們扛得住、守得住那份對員工、股東和社會的責任。這個時候,許多人對我說,做企業像尖峰這樣穩一點也是對的。
我堅信,做企業是一個長期的活,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式的長跑,我們致力于堅持長期主義。
記者:“穩”并不意味著“躺平”,時時刻刻要“進攻”。比如,今年以來,水泥需求持續下滑,市場持續低迷,行業利潤大幅下降。在這種背景下,尖峰的水泥板塊如何使保持競爭力?
蔣曉萌:水泥作為一種基礎性大宗建材產品,行業發展的周期特性極為明顯。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水泥市場需求也會步入下行通道,并逐步到達一個相對平穩階段。這些年,水泥作為傳統行業、充分競爭的產品,我們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但我認為,水泥是用少了,但不是不用了,中國水泥工業經過百余年的發展,直到現在水泥沒有替代品。只要經濟在發展,水泥需求就必然存在。關鍵是,在一個過剩行業、極限競爭、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下,拼的是什么?成本和質量。
通過20年的轉型調整布局,我們的成本控制力、管理控制力、區域影響力,遠遠超過20年前。我們的“進”,向低能耗、超低排放等先進技術發力,向更明顯的礦產資源優勢發力,向持續精進工藝、提升運行指標和勞動生產率發力,通過提高水泥產業縱向一體化發展水平,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
記者:尖峰進入醫藥行業也已經很多年了,未來將怎么突破?
蔣曉萌:由于政策的變化、市場的變化和監管進一步趨嚴,醫藥板塊的確受到一些影響。我們的產品原先仿制藥多,“紅海”的產品占據主導,現在持續加大創新力度,產品結構正在調整。
醫藥是一個創新的產業,醫藥行業的未來取決于創新能力。這些年來,尖峰藥業在創新上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也吸引了大量創新人才。我們在金華市人才政策的基礎上,通過配套產品創新的股權激勵、提供良好的創新研究環境,來吸引人才推進創新。
尖峰藥業形成“1+2+2”研發體系,即1個省級藥物研究院、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2個博士后專家工作站。同時,與中國藥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關系。
目前,我們正在開展多項新藥的研發,自主開發了兩個國家級1.1類抗腫瘤新藥,分別入選國家科技部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和2022年度浙江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充分證明了我們創新的前沿性。
前幾天,我們研發的抗腫瘤新藥JFAN—1001膠囊,收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開展臨床試驗的通知書。這是近年來金華制藥企業首個獲準在美國開展臨床多中心試驗的創新藥品種。JFAN—1001不僅擁有全球知識產權,還成功獲得兩項國際PCT專利,是受到國際專利保護的1.1類創新藥。
目前,尖峰醫藥板塊已形成“4+2”研發布局,持續推進抗感染用藥、心腦血管用藥、抗抑郁用藥、眼科用藥四大類產品的研發,加強開發抗腫瘤用藥、老年及嬰幼兒用藥兩大特色領域產品。
未來,除了在研發端不斷加大投入,我們還將在制造端吃透整個產業鏈,提升中間體、原料藥、制劑整個產業鏈的成本控制能力,提高企業的數智化水平,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成本。
記者:當前,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仍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作為浙江省商會副會長、市工商聯主席,您對金華傳統產業企業如何應對困難與挑戰有哪些建議?
蔣曉萌: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今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我認為,對金華傳統產業的企業而言,是一個機遇期、政策窗口期。
首先,不要看不起傳統產業。先立后破,我的理解是,既有的傳統產業,可以繼續發展壯大,并且鞏固延伸優勢。然后,利用在傳統產業耕耘所積累的財富和智慧,再去提升、再去創新。
其次,傳統產業要具備信心。比如水泥行業,一方面,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國家大力支持農業、水利,推進新型城鎮化,對水泥這種基礎材料的應用仍然必不可少。
但是,處于產業鏈低端,不符合未來潮流的生產方式、品種結構,必然會被歷史淘汰。做企業不能固步自封,要有全球眼光、思維格局。企業的存續總是在不斷更新迭代、自我革命中生存發展的。
第三,更重要的是企業家隊伍要保持克難攻堅的斗志。對企業家而言,其使命就是克服困難。國家有困難,企業有困難,這個時候正是企業家大顯身手的時候。企業家的特質是什么?我十分認同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的話:企業家是那種對成功充滿渴望的人,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的人,有家國情懷的人,永遠面向正前方的人。這也是我對企業家精神的理解。
我認為,金華需要更多這樣的企業家,也一定會涌現更多這樣的企業家,為金華打造國際樞紐城、奮進現代都市區和推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