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較差前10市河北占7 再刮限電風暴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近日向媒體發布了2013年11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11月份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別是石家莊、保定、邢臺、唐山、邯鄲、濟南、太原、廊坊、烏魯木齊和衡水。
結果顯示,11月份,74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范圍為3.3%~100%,平均為52.3%;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47.7%,其中輕度污染占29.1%,中度污染占10.5%,重度污染占6.6%,嚴重污染占1.5%。僅福州、海口和珠海的達標天數比例為100%,拉薩、昆明和廈門等9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在80%以上,東莞、廣州和舟山等26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范圍為50%~80%,36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不足50%。超標天數中以PM2.5和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較多,分別占超標天數的73.4%和22.2%。與10月份相比,主要污染物中除O3外均有所上升,其中,PM2.5、PM10、NO2、SO2月均濃度分別上升3.9%、7.1%、12.8%、45.5%,CO日均值超標率上升0.6個百分點。
按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11月份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別是石家莊、保定、邢臺、唐山、邯鄲、濟南、太原、廊坊、烏魯木齊和衡水;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是海口、拉薩、福州、貴陽、舟山、承德、惠州、大連、珠海和張家口,其中,貴陽、承德、惠州、大連和珠海空氣質量較上月有明顯好轉,海口、拉薩、福州、舟山、張家口空氣質量保持穩定。
河北鋼鐵業再刮拉閘限電風暴 槍口直指民企
有業內人士認為,限電對于解決鋼鐵產能過剩恐怕也只能是隔靴搔癢。
年關將至,中國鋼鐵行業怕是沒有心思過新年了,利潤過低,產能過剩讓諸多鋼鐵企業叫苦不迭,如今作為污染大戶的鋼鐵,又被中國史上最嚴重霧霾弄得“提心吊膽”。
記者獲悉,濟南已正式啟動重污染應急預案,要求鋼鐵企業限產、停產。而河北省多地傳來限電、限產消息,河北省武安地區鋼廠于12月11日至25日期間,按照今年1月-10月平均用電量的50%進行停產、限電。有業內人士稱,此次限電、停產力度比以往都要大。
限電“聚焦”河北省
民營鋼企是“主角”
據了解,濟南鋼鐵、水泥、化工等重污染行業共36家企業日前被要求停產限產,保證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30%以上。而國內產鋼第一大省河北省也開始大力控制產能,日前,武安地區對部分鋼廠實施限電30%-50%等措施。有業內人士稱,如此大力度的限電措施過去從未有過。
據悉,鑒于其他生產環節的特殊性,鋼廠限電停產主要是在軋鋼的環節,因此對當地軋鋼生產線影響較大。而繼武安之后,唐山、石家莊、邯鄲等地隨后也傳出限電、限產消息。
那么,隨著鋼鐵業去產能力度的不斷加碼,未來限電、限產是否也將在全國范圍內鋪開?
對此,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認為,在全國實施的可能性很低,因為河北省作為我國第一產鋼大省,河北省粗鋼產量已連續12年位居全國之首。目前,該省的粗鋼產量為1.8億噸,產能和產量均超過全國總量的1/4。此前國家要在五年內壓縮8000萬噸產能,而有6000萬噸的任務就壓在河北省身上。因此化解產能過剩的重中之重就在河北省。
而河北省此次拉閘限電的主要對象是那些民營鋼企,主要集中在邯鄲市和唐山市。對此張琳解釋稱,主要是因為民營鋼企的產能相對于國有鋼企而言,產能比較分散,在電量總量控制上的清算比較有難度,所以此次限電主要是針對那些民營鋼企。
“化產”效果甚微
還需另辟蹊徑
今年鋼鐵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加上霧霾對社會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已經引起政府和社會大眾的高度重視。鋼鐵企業去產能已刻不容緩。
近日,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表示,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都要發揮作用,力求消化一批、向海外轉移一批、兼并重組一批、淘汰一批。具體有4條措施:第一,關,按照國家標準強制關停一批;第二,壓,實行差別水價、電價,嚴格土地、環保執法,提高落后鋼鐵產能的運行成本,發揮市場的倒逼機制,退出一批;第三,轉,有條件的企業轉產其他領域或者去海外發展;第四,并,通過企業兼并重組,扶優汰劣,削減劣質資源,整合優勢資源。
冶金規劃院院長李新創對這四個“一批”的解讀是政府和企業確實也做出了努力,“地方政府和企業還要多動腦筋多做努力才行。”李新創表示。
此次限電由于重點針對那些民營鋼鐵企業,而民營鋼企的產能,以河北省為例,去年河北省民營鋼企的鋼鐵產量約4500萬噸,約占河北省一年鋼鐵產量的五分之一,而今年大概也是占到四分之一的這個水平。顯然,短時間的限電對減產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
“限電只為能在年底緩解一下環境壓力,控制用電總量,持續時間可能也只有半個月左右,這對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整體而言基本上是沒有什么效果的。”張琳說道。因此,河北省此次實施這種短暫限電的措施對于解決鋼鐵產能過剩恐怕也只能是隔靴搔癢了。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