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普茨邁斯特:深耕物料輸送 破解協同處置泵送難題
前不久,據貴州省人民政府消息,該省將以2000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為依托,將周邊30-50公里服務半徑內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至水泥廠進行處置,兩年內完成47個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設施的建設。
事實上,近年來,在國家環境治理工作不斷加強的情況下,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優勢更加顯現。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已經在一些發達國家得到廣泛運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國內外的理論和實踐也已經證明,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是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置廢棄物的重要技術途徑,也是低成本化大規模處置上述廢物的重要措施。
然而,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雖然對水泥工業發展和環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實際推行卻并非易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水泥工業就開始嘗試協同處置廢棄物,然而,截止到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普茨邁斯特固體泵有限公司中國區CEO趙立軍日前接受中國水泥網采訪時表示,“由于廢棄物成分復雜多變,存在易燃、易爆、腐蝕性物料,對泵送設備安全有效運行提出了巨大挑戰,成為目前阻礙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據了解,不同于傳統生料輸送,由于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主要包括市政污泥、生活垃圾、工業廢物等,物料水分含量高,成分不穩定,加之國內垃圾分類意識淡薄,給水泥窯協同處置物料輸送帶來相當的難度和危險性。
趙立軍認為,“因事而異,以先進設備為依托,針對不同條件下的物料輸送,采用切合實際的處理系統,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實現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的科學化、合理化。”
對于污泥處理系統而言,普茨邁斯特推出三套處理系統,為有效解決各種實際條件下的物料輸送問題提供了保障。
第一類,由帶預壓螺旋輸送裝置的輸送泵和容積為6-10m3的附屬料斗組成污泥處理系統接收站,其中泵單元采用鏟車喂料。此類系統可將泵單元移動,從而應用于多個水泥廠,利用緊湊的單元向水泥窯供應替代燃料,經濟實用。
第二類,污泥處理系統的泵單元與第一類類似,不同的是接料斗更換成容積約100m3的接收倉。不同的污泥通過雙螺旋給料裝置進行攪拌混合進入高密度固體泵,此類系統替代燃料的儲存空間大,水泥窯可連續的使用替代燃料在周末和假期也不用間斷。
第三類,污泥處理系統將不同的替代燃料卸至一個或多個接收倉,大排量的高密度固體泵將燃料泵送至容積約250m3的儲存倉內,接收倉可重新接收新物料。燃料在大容積的儲存倉內得到較妤的攪拌混合,保持較穩定的熱值。
趙立軍同時指出,“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是水泥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相關裝備制造企業,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力度,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以完善的服務為水泥企業提供可靠、經濟的解決方案,為國家環保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事實上,近年來普茨邁斯特結合多年發展成果,在固體廢棄物泵送領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先后研制出不同系列的高密度固體泵,應用于污泥的泵送并延伸到各個工業領域。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物料,經驗豐富的普茨邁斯特工藝工程設計部門,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服務,針對具體情況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同時,加強新產品研發力度,為水泥企業協同處理提供了更多更加經濟可靠的選擇。
趙立軍最后表示,在協同處置方面,由于國內起步較晚,依然存在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主要面臨的問題在于入料量的掌握。一方面,入料量太大影響水泥窯工藝,如果含水率高則會相應增加燃料耗費;另一方面,入料量太少,則造成燃料浪費,達不到節能減排的環保目的。不僅如此,在泵送系統的連續性,入料口防堵,入料位置選擇,熟料質量控制,投入產出優化等方面同樣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優勢非常明顯。隨著國內政策法規的推進落實,以及相關技術規范的制定,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以普茨邁斯特為代表的一批優質設備供應企業也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