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商砼研發《改性石灰石粉高性能復合礦物摻合料》獲國家發明專利受理
由中建商品混凝土成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成功研發應用并申報的“改性石灰石粉高性能復合礦物摻合料及制備方法”,于12月12日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的受理批文。
該技術成果的主要價值功能為,有效地克服了普通石灰石粉摻合料混凝土工作性損失大、強度低等缺陷,從而既改善提升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又對混凝土早期強度發展快、后期強度穩定,起到了較為明顯的助推與保障作用。
我國預拌混凝土產量由2006年的5.2億方快速增長到2012年的8.9億方,尤其是國家近幾年從加緊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戰略考慮,已對火電廠、冶金工業予以宏觀調控以及現有摻合料生產水平的直接制約,導致優質粉煤灰、磨細礦粉等在市場的供應日趨短缺緊張。而作為石材礦藏豐富的我國,又因為技術設備落后對其粗放的開采加工,導致大量尾礦、石灰石粉的產生,并大都采取了以填埋、堆放的方式來加以處理,因而占用了許多的良田水道,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與寶貴資源的浪費。
該公司技術中心于去年初就通過技術研發和西南地區資源的考察與調研,來探索尋覓到一條在西南地區緩解粉煤灰等摻合料供給極其緊張的技術途徑。作為來源十分豐富的石灰石粉,價格低廉且具有潛在的火山灰活性,只是一些企業處理它的技術含量低、方法老套陳舊,導致其對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改善微乎其微并遭遇“兩難”境地:摻量少,其技術經濟價值就很小;摻量大,則會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并加速水泥水化反應進而使得混凝土工作性損失急速加快。
為此,7名技術人員于去年6月就有針對性地潛心開發一種能大摻量用于混凝土生產、能增加混凝土強度和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石灰石粉高性能復合礦物摻合料。他們通過幾百次的試配分析、對比實驗和研討論證,擬出并實施了基本的技術路線與研發方案:這種高性能復合礦物摻合料按多種原材料和制劑的質量分數建構。即是碳酸鈣含量不低于85wt%的石灰石粉和磷渣、活性鈣鋁質改性劑與增強活性劑若干份加以科學組分并混合粉磨而成。
該項技術成果已經從去年底實際應用于成都市20多項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并實現了明顯的預期效果和較高的綜合效能:它有效地優化了膠凝材料顆粒級配,潤滑水泥漿體,改善了混凝土和易性,并加速水泥水化;而摻入其中的磷渣粉則提高了水泥漿體的保水性,大大降低石灰石粉的負面效應,并延長混凝土凝結時間,進而提高了后期強度;鈣鋁質改性劑,則提高了石灰石粉和磷渣粉的火山灰活性,進而提高了混凝土早期強度。
與以往和目前一般的技術相比,這項申報并被國家受理的發明專利,在生產實踐運用中已經發揮出明顯的長處和優點:一是可等質量取代了50%至100%一級粉煤灰或S75級礦粉,并使生產澆筑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學性能和耐久性性能及強度標準皆為優良水平;二是能顯著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具有混凝土工作性能損失小、對聚羧酸減水劑的敏感性低、早期強度發展快和后期強度穩定的明顯優勢;三是將石灰石粉、磷渣等變廢為寶,顯著提高了石材開采加工中產生的廢棄石料與黃磷工業產生的廢棄磷渣的利用率,從而既為國家倡導的“低碳循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生態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也使公司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品牌效應并日益顯示出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四是縮短了石灰石粉、磷渣分別粉磨的一半時間,既節約了能源,降低了電耗,又完全符合順應了國家節能降耗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導向。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