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混凝土企業應規范內部管理 防范運營內險 全產業鏈發展
論壇現場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主持會議
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文貴
自2009年起,中國水泥網就與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聯合組織召開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高峰論壇,號召水泥企業進軍商品混凝土行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水泥企業已經大規模布局商混行業,隨著水泥企業大規模進入,混凝土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越來越凸顯:產能利用率低,去年我國預拌混凝土產能利用率為43%,而今年預計不足40%,在攪拌站集中的區域,甚至有15-17%的利用率;應收賬款高企,一般企業的應收賬款時期為10個月,做得好的在120-180天,做得差的甚至有400天以上;企業內部管理混亂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2013年12月10日,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中國水泥網聯合主辦了大型混凝土企業發展與管理架構論壇,論壇做為2013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行業大會的分論壇,論壇以“打造全產業鏈、規范內控體系、防范運營內險、引領行業發展”為主題,邀請到中建西部建設、中聯水泥、冀東水泥、華新水泥、南方水泥、新奧混凝土、海螺水泥、紅獅水泥、金圓水泥等企業領導圍繞大型混凝土企業集團管理架構、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上下游產業聯動、企業兼購重組、人才建設、信息化等內容展開討論。論壇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主持。
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混凝土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大型混凝土企業之一,其母公司中國建筑在2012年啟動了中建系統內混凝土業務的整合重組工作,將其麾下六家混凝土企業合而為一,成立了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該公司2012年實現產量2000萬方,營業收入68億元,規模實力躍居行業第二名,成為中國混凝土行業最大的上市公司。公司董事長吳文貴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國商品混凝土行業獲得了較大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巨大。行業進入門檻低、重復建設嚴重、行業高度分散、粗放式發展、同質化競爭等嚴重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從深層次原因來講,主要是缺乏符合時代進步的發展模式;缺乏顛覆性的生產組織變革;缺乏職業化的管理團隊;缺乏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行業正處于成長期向成熟期過度的關鍵階段,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行業管理,將推動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混凝土行業走集約化、綠色化、可持續的高科技發展之路勢在必行。混凝土行業的重大轉型升級,必將以整合重組、提高集中度為前提,通過行業領軍企業的示范和引領,推動行業整體的進步,就如拉法基之于歐洲,西麥斯之于美洲。
吳文貴介紹,未來中建西部建設的發展思路是:堅持規模成長,探索海外拓展經驗市場;探索建立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產業結構體系;加快推進標準化、信息化融合,持續提升生產效率;加強資本運作,探索更加先進的發展模式。[Page]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務執行副總裁張劍星
南方水泥自2011年起開始重點推進商混業務聯合重組,重組速度非常驚人,截止目前,南方水泥商混產能已經達到2.0億方,預計2013年全年實現商混銷量5100萬方,商混業務范圍覆蓋“浙江、江蘇、上海、江西、湖南”等地區,商混企業數量200余家,“如何實現對如此大規模商混業務管理整合和有效管控,這不僅是挑戰,更是一項系統工程”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務執行副總裁張劍星在會上發言時說道。他說,商混和水泥企業的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不能以水泥企業的管理經驗來管理商混企業,按水泥的思路管理商混,十有八九會失敗。南方水泥商混業務的管理整合在成功借鑒水泥企業管理整合基礎上,結合商混業務實際,在管理整合過程中,堅持“央企市管”的管理思路和清晰的“責、權、利”考核機制,把民企競爭優勢和南方水泥規模優勢及資源優勢有機結合,整體提升公司水泥、商混業務的系統競爭能力。
張劍星對于商混企業資質審批權下放一事非常不贊同,他認為整個行業小而散,進入門檻太低,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國家在審批機制上放開,會造成產能更加過剩,行業情況更加糟糕。而北京新奧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先福卻有不同看法,他說,混凝土行業企業這么多,就是資質審批管理的問題,混凝土產業的資質審批權不下放,將會對這個產業帶來非常大的損害,當資質成了資源,在背后交易,對國企的發展更不利!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認為,出現這樣的分歧也很正常,我們也希望有不同的聲音,但是行業在不斷發展前進中,現在下任何結論還是有點早,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北京新奧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先福
北京新奧混凝土有限公司是我國唯一一個在海外上市的混凝土公司,做為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理事長,韓先福對我國的混凝土行業發展情況有著非常深刻的了解和研究,他對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存在不少問題:水泥的文化沒有為混凝土的文化輸入正能量;混凝土的科技創新不在水泥企業,水泥企業在混凝土方面沒有真正創新和支撐未來發展的東西,混凝土的科技發展潛力很深;水泥企業的決策體系和管理體系把混凝土放到滯后的方面,不應該按照水泥的思路去管理混凝土企業。他還強調有些水泥企業通過大量并購商混站后在部分地區獲得的巨大利潤是不正常的,只是暫時性的,如果不注重長遠發展,會很危險。
在大型混凝土企業創新探索方面,韓先福認為,應該注重探索混凝土的低碳、綠色發展;探索混凝土的新的金融模式來應對混凝土行業的應收賬款問題;從混凝土的生產上到混凝土應用服務上轉變,對混凝土的全過程負責,出了問題全負責;對工程質量的保證擴大投資;建立完善的原材料和混凝土物流等
江蘇騰達集團副總沈達明
水泥企業全產業鏈發展,不只是往下發展商品混凝土,掌控砂石骨料資源也非常重要,隨著砂石資源的短缺,企業也開始注重機制砂生產線的建設,江蘇騰達集團副總沈達明介紹了該集團研發的一體化制砂系統,該系統將干法制砂生產工業中各工序主要設備的功能及用途進行創新、優化,集成在一體化主機內。集打擊、碾磨、石打石一體,同時實現石粉分離,大大降低了主機所需動能。生產的成品級配穩定、粒形好,細度模數可調。
中國水泥研究院經理王艷南
水泥企業打通上下游、打造全產業鏈來應對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等困境已成為行業共同認可的有效的對策,中國水泥研究院經理王艷南在會上以《從產品競爭到產業鏈競爭--全產業鏈發展的戰略選擇》為題分析水泥、混凝土企業全產業鏈發展戰略,他認為,全產業鏈的發展已經很普遍了,產業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目前企業間的競爭已經從產品競爭轉到產業鏈競爭了。
冀東水泥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兼砂石骨料事業部總經理李占軍
混凝土企業一直以來都是小而散,沒有幾家大型企業,并且混凝土企業的地位也一直很低,往往像是夾縫中求生存,下有建筑企業墊資需要,上有水泥企業是現金付款買水泥,所以造成了混凝土企業應收賬款高企、資金鏈短缺的現象,“兩頭受制,我們很冤枉啊,” 冀東水泥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兼砂石骨料事業部總經理李占軍在會上說到。李占軍認為,水泥企業發展砂石骨料產業也非常重要,因為國內骨料需求量非常大,2012年需求量110億噸,產值達3000億元 ;2015年需求量將達到150億噸,產值達5000億元,年均增長率10%左右。
隨后,大會進行交流互動階段,海螺水泥汪德檣、中聯水泥孫浩然、紅獅水泥賴衛鵬、金圓水泥盧曉東、新奧混凝土總裁賀偉力等與會代表紛紛發言,大家一致認為,對混凝土企業的管理,不能用以前管理水泥企業的模式來,并且也要把混凝土企業的管理放到與水泥企業平行的地位來,要充分發揮兩個產業協同的作用,提升競爭實力。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