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打破專業限制有否不合規串崗
乍一看一條頗鼓舞人心的消息,中材國際(天津)承建伊拉克粉磨站項目單機試車。項目到了單機試車,離項目投產的日子不遠了。施工單位往往也將進入單機試車作為施工階段的重要工作節點。
仔細一看還有點揪心。消息稱,為了解決試車人手緊張的問題,項目現場的同志打破專業限制,人手一部對講機,全力以赴參與到試車工作中。
試車中最為重要的和最忙活的工種當數電工、鉗工及相關工程技術員。按國家規定,電工作業當屬特種作業。消息稱的“打破專業限制”到底打破了哪些專業限制沒有細說。
不同的崗位需要具備和掌握不同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明確規定,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對于特種作業在《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中央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中央企業逐級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責任制應當覆蓋本企業全體職工和崗位、全部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明確要求嚴格落實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制度和培訓考核制度;嚴格落實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打破專業限制應該理解為“串崗”,如果串到了電工作業范圍,則串到了特種作業崗位,如無特種作業操作證則是決不能允許的。當然,有的企業實行一專多能、一崗多職的做法,但這必須以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為前提,也就是必須經過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特種作業必須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否則不能臨時現場替崗。即沒有經過該崗位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特種作業未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就不能替崗。
但為什么總會出現一些在強調任務繁重、人手緊張的“幌子”下,將“打破常規”的舉動加以褒揚。所謂“創造‘條件’也要上”所指的條件實質就是“蠻”。人手一部對講機的通信聯絡手段不能成為串崗的通行證。企業管理者在安全生產管理上不能存在有任何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
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制定和執行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標準等應當不低于國家和行業要求。不低于的底線是等于。對這次“打破專業限制”建議應該剖析一下,其中有沒有不該上崗的上了崗。如有,作為安全生產隱患,認真整改;如沒有,權當是筆者多慮了,姑妄聽之。
編輯:余樂樂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