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中國水泥工業的強大——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
資料圖片:中國水泥網總顧問 原國家建材局局長 王燕謀
1949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了偉大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中國水泥行業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奮斗,取得了輝煌成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由于各級政府部門政策法規的引導與推動、市場機制的激勵、協會和有關單位的積極助推和大家的努力,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開拓創新,實行產品經營和資本經營兩手抓,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市場需求大幅增長,使水泥工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一個強大的中國水泥工業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令世人刮目相看。中國水泥工業強大的標志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新型干法水泥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新型干法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水泥生產方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國水泥新型干法的發展處于技術開發階段。1973年中國建材研究院立項研究預分解窯。1979年“冀東”和“海螺”向國外購買日產4000噸熟料新型干法成套設備各一套。此后,“漁峰”、“珠江”和“福建”陸續購買外國成套設備建設新型干法生產線。1983年國家建材局制訂發展新型干法的技術政策。從此,水泥科技、設計、裝備、地質、建設和生產等單位都轉向新型干法。在制訂技術政策的同年,決定在日產700噸到1000噸熟料生產線研究開發的基礎上,對“江西”日產2000噸熟料生產線進行科技攻關。此后,又決定引進新型干法13項關鍵設備的設計、制造專利技術,并采用消化吸收這些引進技術制造的裝備,建設“亞泰”引進吸收項目“一條龍”生產線。接著,建設了冀東日產4000噸熟料新型干法國產設備示范線。通過對外國成套設備和外國專利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進行不斷開發和自主創新,最終實現了新型干法技術裝備的國產化。
在技術開發階段,利用外國裝備建設了一些新型干法生產線,同時采用國產裝備建設了一批日產700噸熟料和日產1000噸熟料的小型新型干法生產線。這些生產線的產量不大,1996年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產量近400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約8%。
1995年到1996年間,“海螺”、“山水”與中國中材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和中國中材南京水泥設計研究院合作,突破了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低投資建設的難關。低投資生產線的推廣使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增長較快,2002年達到1.1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近15%。
2001年到2002年間,海螺與中國中材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中國中材南京水泥設計研究院和裝備制造企業合作,對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低投資建設進行攻關,先后建成海螺銅陵、海螺池州兩條日產5000噸熟料低投資示范線。由于低投資建設難關的突破、調整結構政策的推進、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拉動和水泥協會的助推,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的熱潮,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產量迅速提高。2003年到2010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生產能力11.5億噸,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總年產能力的91%。
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大都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其總體技術水平與二十一世紀新建的生產線相比有一定差距。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絕大部分是2002年以后建設的,不僅規模大,而且技術先進。生產線上普遍采用了生料輥壓磨、帶五級預熱器和新型分解爐的回轉窯、第三代冷卻機、水泥擠壓磨和高效選粉機等先進設備,使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裝備和工藝都達到了當今國際先進水平。
2010年我國新型干法生產線有1273條,熟料年生產能力為12.6億噸,水泥產量16億噸,占全國水泥總產量的85%,是全球水泥產量的一半,穩居世界各國水泥產量排名第一位。[Page]
二、一批優秀大型水泥企業已經崛起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水泥企業遇到兩個歷史性的大轉變:一個是經濟體制的轉變,由計劃經濟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二是生產技術的轉變,由立窯、濕法、半干法等落后技術轉為預分解窯新型干法先進技術。在這兩大轉變中,有些企業被淘汰或被兼并,有些企業則發展壯大。以海螺水泥為代表的“中國建材”、“中國中材”、“山水”、“冀東”、“華新”、“華潤”、“金隅”、“亞泰”、“天瑞”、“紅獅”和“祁連山”等一批水泥企業,在這大轉變的歷史潮流中,銳意改革,轉變經營思想,堅持技術進步,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在產品市場中不斷取勝,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屢獲成功,使自己發展成優秀大型企業集團,在國際大型企業之林中迅速崛起。
海螺水泥股份公司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典型,是中國水泥行業發展新型干法的領頭羊。海螺前身是寧國水泥廠,該廠是用購買外國日產4000噸熟料新型干法成套裝備建成的。1982年開工建設,1987年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產。通過建廠和投產,造就了一支新型干法的管理和技術隊伍。海螺始終堅持技術進步,與設計制造單位合作,在引進成套裝備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和不斷開發創新,攻克低投資難關,推進了中國水泥新型干法的快速發展。
海螺在經濟體制轉變中,不斷改革,較快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開展產品經營和資本經營兩手抓。1995年利用境外財務資本擴建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跨出了資本經營的第一步。1997年10月,在香港聯交所成功發行中國水泥行業在境外的第一只H股,2002年1月在上海證交所成功發行A股,建立了兩個融資渠道,為企業高速發展提供大量資金。在資本經營的同時,進行企業制度改革,2001年經安徽省政府批準,成立由職工持股的海螺創業投資公司。2003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和省政府領導下,將國有獨資的海螺集團公司改制成國有控股公司,作為省政府出資人的安徽省投資集團持股51%,海創持股49%,海螺集團對海螺水泥股份公司相對控股,從而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由于較早轉變經營思想,及時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新形勢,海螺在市場競爭中水泥生產發展非常迅速。
海螺在2002年攻克低投資建設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的難關后,接著,與中國中材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中國中材南京水泥設計研究院和有關國際著名水泥裝備公司密切合作,開發日產1萬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2004年5月,中國第一條日產1萬噸熟料生產線在海螺銅陵水泥公司點火投產,三個月后便達產達標。此后,又有三條日產1萬噸熟料生產線相繼成功投產。由于燒成系統的重大改進,海螺水泥日產1萬噸熟料生產技術水平與當時世界僅有的三條日產1萬噸熟料生產線相比要高出一籌。近期海螺又開發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日產1.2萬噸熟料生產線,三條日產1.2萬噸熟料生產線正在建設中,預計在2011年全部建成投產。海螺水泥生產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海螺有一個東西向長江與南北向沿海組成的T型物流系統,在這個系統的長江中游建立了三個千萬噸級和二個500萬噸級熟料基地,在長江下游和沿海建立了眾多水泥粉磨站,形成一個生產物流體系,大大提高了企業生產集中度,充分發揮了水運的優勢,對降低生產和經營成本非常有效。一個水泥企業具有如此龐大的生產物流體系,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海螺具有得天獨厚的生產物流體系,世界領先的生產技術,先進的現代企業制度,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以及優秀的管理團隊,因此,其技術經濟指標和財務指標,除由于國別原因造成的個別指標不可比外,都不亞于世界排名前列的國外大型企業,部分指標還優于國外大型企業。
海螺截止2010年底有新型干法生產線76條,熟料生產能力1.3億噸,水泥產能1.5億噸。2010年全年水泥和商品熟料合計凈銷售量為1.42億噸,生產規模位居世界大型水泥企業的前列。
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已成為共識。海螺對中國現代水泥工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建材集團公司是中國水泥行業采用兼并重組方式為主取得快速發展的典型。該集團公司原是以新型房建材料為主業的一家建材企業,2003年決定發展水泥業務,打算快速擴大水泥產能。水泥企業擴大產能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新建、擴建為主的方式;另一種是以兼并重組為主的方式。此前,中國大型水泥企業發展一般都采用了新建、擴建為主的方式。中國建材分析了當時水泥工業發展的形勢和自身央企的優勢,然后作出判斷,為快速擴大水泥產能須采用以兼并重組為主的發展方式。中國建材抓住中國水泥工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機遇,沖破了工作中的思想束縛,在全國范圍內大膽開展兼并重組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
隨著水泥業務的擴大,中國建材先后創建了“中聯”、“南方”和“北方”三個水泥公司,分布于全國各地。中國建材南方水泥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利用當時這些地區水泥產能過剩、許多企業陷入困境的形勢,從零起步,通過兼并重組而組建起來的,其所屬企業分布于東南沿海和南方中部地區。成立三年來,該公司采用市場方式和混合經濟型模式兼并重組了150多個不同所有制水泥企業;為兼并重組,在資本市場上利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渠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融資活動;對進入公司的企業進行以“五集中”為重點、“三五”管理模式為核心的分階段整合。通過上述工作,南方水泥公司盤活了不良資產,大幅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得了優異成績。南方水泥在兼并重組中創立了新模式,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建材為水泥工業結構調整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3年中國建材決定發展水泥業務時的水泥產量僅164萬噸,通過以兼并重組為主的企業擴張,2010年水泥和商品熟料的合計凈銷量達到15227萬噸,在世界大型水泥企業排名中位居前列。八年間,中國建材擴大水泥年產量1.5億噸,創造了水泥發展史上的奇跡。
中國中材集團公司是既有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業務,又有水泥生產業務的典型。中國中材有三個業務分部,其中兩個就是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分部和水泥分部。2010年,這兩個分部的營業額占集團總營業額的85%以上,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營業額對水泥營業額的比例為1∶0.55,在中國中材的營業收入中都占重要地位。國際著名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公司都不兼營水泥生產,國際著名水泥生產公司也都不兼營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業務。一個企業兼營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業務和水泥生產業務的優勢是,水泥生產企業可為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企業進行工藝和裝備技術開發提供長期穩定可靠的試驗場所,這對水泥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有利。同樣,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企業可對水泥企業提供最先進的生產技術,這對企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增加市場競爭力有利。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和水泥生產相結合,目前已成為中國大型水泥企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中材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分部各企業,為國內外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線建設提供裝備、設計、安裝和施工等服務,在全國其力量最強,占國內市場90%以上的份額。建設國際先進水平的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非常熟練,可以說是得心應手。近幾年在國內外已建成多條世界上最大的日產1萬噸和1.2萬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中國中材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隊伍是中國水泥工業強大的重要力量,也是強大的重要標志。
中國中材的水泥業務是從零開始,由兼并重組起步的。2003年收購第一家水泥企業漢中水泥廠,2004年成功兼并了新疆最大的水泥企業天山水泥股份公司,2007年通過聯合重組寧夏建材集團而間接控股寧夏最大水泥企業賽馬實業股份公司。近幾年中國中材在這些企業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和新建,以及進一步兼并重組,水泥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已成為新疆、甘肅和寧夏等地最大的水泥銷售商,在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0年中國中材水泥銷量為3607萬噸,商品熟料銷量為1000萬噸,水泥和商品熟料合計凈銷量為4607萬噸,是國家重點大型水泥企業。
中國中材擁有強大的科研、設計和施工隊伍,以及大型水泥生產基地,建立了科研設計與生產建設相結合的最佳機制,有利于技術進步和生產發展。中國中材為水泥工業發展新技術和生產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山水水泥集團股份公司是國企改制為民企、堅持技術進步和快速發展的典型。山水前身是直屬中央建材部的水泥試驗廠,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的“文革”期間,僅有一條Φ3×45m立筒預熱器窯生產線,年產水泥熟料11萬噸。由于技術不成熟,生產經營十分困難,企業連年虧損,靠政府接濟度日,在中央水泥企業效益排名中倒數第一。為克服困難,山水堅持正確技術方向,發展預分解窯新型干法。將預熱器窯改造成預分解窯,1996年對低投資建設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進行攻關,取得了成功。2003年到2004年間,世界著名大型水泥企業法國Lafage公司曾三次派員去山水集團長清廠考察低投資和高速度建設的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對該生產線建設的成功表示高度贊賞。
山水在發展新型干法技術的同時,堅持企業制度改革。2001年在山東省、濟南市黨委和政府支持下,組建了主要由職工持股的山水世紀創新公司,邁出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在這基礎上,于2005年遵照國家國資委有關規定,將國有企業改制成職工持股的民營企業。從而建立了非常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山水改制成民企后即著手建立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的融資渠道。引進了國際著名投資銀行Morgan Stanley、世界銀行系統的IFC和鼎輝私募基金等的資金,進一步改制成由國際財務資本和職工持股的股份公司。與國際財務資本合作,不僅可提供企業發展所需資金,而且有利于境外發行股票。2008年7月,山水在香港聯交所成功發行中國水泥行業在境外的第一只紅籌股。建立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的融資渠道,除能較方便地融資外,還有力地推動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
山水生產管理的高效率聞名全國,其戰略管理也很出色。在山東省,沿膠濟鐵路布局;在遼寧省,沿沈大高速公路布局;在山西省,實施C形布局;在內蒙,依靠遼寧和山西基地向蒙東和蒙中延伸布局;在新疆,立足喀什向東亞各國擴散的布局。在市場競爭中,這些布局有的已顯示出強大優勢,有的已看出具有良好前景。
山水冒著各種風險,堅持技術進步和制度改革,數十年如一日地把握正確方向,百折不撓地奮發圖強,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長壯大。2010年山水全國水泥銷量3932萬噸,商品熟料銷量984萬噸,水泥與商品熟料合計凈銷量達4916萬噸,已發展成為非常優秀的國家重點大型水泥企業。山水的發展和成功經驗在水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天瑞水泥公司是民營企業轉變落后生產方法采用新型干法先進技術而迅速壯大的典型。進入二十一世紀時,該公司有九條立窯和一條濕法窯生產線,年產水泥200多萬噸。2001年天瑞決定轉變生產技術方向,淘汰落后的立窯和濕法窯,發展先進的水泥新型干法。為此所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引進人才,然后是引進外資。引進了國際著名私募基金KKR和世界銀行系統的IFC的資金,組成由國際財務資本持股的股份公司。2002年天瑞開始建設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2006年開始建設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2009年在鄭州市郊建成投產日產1萬噸熟料的大型新型干法生產線。該生產線不僅能耗省、勞動生產率高,而且其產品質量非常好,深受用戶歡迎。鄭州市所有混凝土攪拌站都采用天瑞水泥公司萬噸生產線生產的水泥。
2010年天瑞水泥銷售量為2211萬噸,商品熟料銷售量為610萬噸,水泥和商品熟料合計凈銷量為2821萬噸,已進入國家重點大型企業之列。
中國以海螺為代表的12個大型水泥企業都很優秀。世界排名前列的某些外國大型企業現在仍沿用落后的立波爾窯和預熱器窯等。我國的優秀大型企業全都采用先進的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規模除個別企業為年產熟料2000多萬噸外都是年產熟料3000萬噸以上。12個大型企業的熟料生產能力占全國新型干法熟料總產能的近50%,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她們是中國水泥工業的脊梁,是技術進步、調整結構、節能減排和市場有序競爭的主力軍,在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具有世界最大的水泥市場,也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世界排名前列的法國、瑞士、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的水泥企業都已進入中國。外國企業在中國水泥市場所占份額很低,不到4%。在這同一個國際性水泥大市場中,中國優秀大型水泥企業與外國水泥企業相比,無論在市場競爭中還是在技術水平、企業經營管理和社會責任方面,都毫不遜色。[Page]
三、水泥裝備和工程企業已創立國際馳名品牌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水泥工業快速發展,水泥技術和工程隊伍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地成長壯大。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支隊伍通過艱苦學習和不斷實踐,逐步掌握了當時流行的水泥濕法和半干法技術,用此技術建設了一批生產線。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世界水泥技術發生劃時代轉變,他們順應形勢,堅持技術進步,很快掌握了水泥預分解窯新型干法技術,與水泥生產企業合作用該先進技術建設了眾多現代化水泥生產線。六十多年來,他們為中國水泥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二十世紀末,經過多次變更,國家建材局所屬的水泥技術和工程隊伍主要包括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南京水泥設計研究院、成都建材設計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中國建材建設工程公司和中國建材裝備公司等單位。他們是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開發新技術的主力軍,是推廣和不斷開發新技術的骨干力量。在二十一世紀初的政府機構改革中,除合肥水泥院進入中國建材集團外,其他單位都進入中國中材集團。按系統集成理念,中國中材將進入的這些單位進行重組,創立中材國際工程公司,持SINOMA品牌,開展水泥生產線建設的裝備和工程承包業務。
2002年后,由于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低投資建設的難關被攻克,中國水泥工程建設進入新一輪發展高潮。此時,國內水泥工程業務已很飽滿的中材國際,居安思危,開拓進取,開始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們從大力培養國際人才著手,克服各種困難,依靠自身優勢,很快就打開了國際市場,并不斷擴大。
中材國際在政府機構改革中,集中了全國實力最雄厚的水泥技術開發和工程服務力量,通過重組,實施了水泥裝備開發、設計、制造和成套的集成,以及工廠設計、施工和試投產的集成,形成了“一條龍”式的技術開發鏈和工程建設服務鏈,這為不斷創新技術、保證質量、節省投資和縮短工期創造了條件,大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目前國際上尚無這樣的企業能像中材國際那樣的高度集成和緊密銜接。技術開發鏈使裝備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并保證裝備與工藝不斷提高,始終保持國際最先進水平。工程服務鏈確保了自己的優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與國際著名水泥裝備與工程公司相比,在工程質量同等條件下,工期可縮短20%,投資可節省25%。
2007年以來,中材國際在國外承包的裝備與工程項目遍及亞洲、非洲、中東、歐洲和美洲的46個國家,包括工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世界排名前列的著名大型水泥公司,如法國Lafarge和瑞士的Holcim等等都已成為中材國際的客戶。
中材國際國外承包建設的新型干法生產線規模是從日產700噸到1萬噸熟料,絕大部分是日產2000噸熟料以上的,包括三條當時世界最大的日產1萬噸熟料生產線。承包建設的阿聯酋日產1萬噸熟料生產線于2007年建成投產,通過驗收后正式交付甲方運營。國際競爭對手、世界著名裝備與工程承包商云集阿聯酋日產1萬噸熟料生產線所在地,對該工程進行評估。經過考核,他們肯定了中方在工程質量和施工期等方面都完成了合同要求,生產線技術經濟指標和環保指標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承認中方具有投資省和工期短的優勢。
國際水泥裝備和工程市場長期以來被丹麥Smith、德國Polysius和德國KHD等公司所壟斷,占市場份額在80%以上。現在,中材國際完全打破了延續半個多世紀的壟斷格局,如表1所示。
年份 |
國際水泥裝備與工程承包公司(%) |
其他 | |||
中材國際 |
丹麥Smith |
德國Polysius |
德國KHD | ||
2009 |
36 |
33 |
14 |
5 |
12 |
2010 |
37 |
29 |
8 |
12 |
14 |
表1 中材國際全球(除中國)新簽合同市場份額
從表1可看到,中材國際于2009年和2010年在全球水泥裝備和工程市場所占份額分別是36%和37%,都高于Smith、Polysius和KHD公司,占世界第一位。市場分布、國際競爭對手的評價和市場占有率都充分說明,中材國際SINOMA已成為國際水泥裝備和工程市場的馳名品牌。
當中材國際走向世界的同時,中國建材合肥水泥院、中國建材國際工程公司和中國建材凱盛工程公司也相繼跨出國門,開發國際水泥工程市場,取得很好業績。近幾年他們與中材國際一起共占國際水泥工程市場份額40%~50%。
中國企業在世界水泥裝備和工程承包市場創立了國際馳名品牌,占有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充分展現了優勢和強大。
四、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取得顯著成效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國水泥行業為此進行了不斷努力。
新中國成立后,制訂全國統一的通用水泥國家標準時選用了多品種、多等級的產品結構模式,這為我國水泥工業利用工業廢渣、少用熟料、節能減排創造了條件。鋼鐵廠的高爐礦渣和電廠的粉煤灰都已大量用作水泥混合材。2009年以來,用作水泥混合材的工業廢渣數量每年在4億噸以上,節能減排相當可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水泥工業成功利用工業廢渣作原料。吉林化工廠利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原料,山東淄博制鋁廠采用赤泥替代部分石灰石和粘土原料,一直沿用至今。近期新建了若干個利用電石渣作原料的水泥廠,大型化工廠的電石渣基本上都已被利用。利用工業廢渣替代水泥原料,不僅節能減排,還可節省資源。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我國水泥工業技術結構快速調整,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11%提高到2010年的85%,從而使水泥熟料燒成煤耗大幅下降。一些優秀大型水泥企業的熟料標準煤耗已達到或超過104KgCe/t的國際先進水平。全國水泥熟料平均標準煤耗由2001年的150KgCe/t下降到2010年的115KgCe/t。技術結構調整導致節能減排的效果非常顯著。
近期,水泥工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迅速發展并大量推廣。水泥窯余熱發電技術在我國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高溫余熱發電,即利用水泥中空干法回轉窯排出的高溫氣體進行發電。1923年大連水泥廠建成我國第一個高溫余熱發電裝置。第二階段是中低溫余熱發電,即利用水泥預分解窯排出的低溫氣體與補燃鍋爐燒的高溫氣體混合成中低溫氣體進行發電。中國中材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開發出的第一套帶補燃鍋爐的中低溫余熱發電裝置于1996年在中國建材魯南水泥廠建成運行。第三階段是低溫余熱發電,即利用水泥預分解窯窯尾預熱器和窯頭冷卻機排出的低溫氣體進行發電。1998年海螺與中國中材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合作,利用日本川崎重工公司贈送的全套低溫余熱發電裝備,在海螺寧國水泥廠建成我國第一個水泥窯低溫余熱發電裝置。自投產之日到2007年的十年間的平均噸熟料發電量為36.24 KWh,效果良好。這套裝置的成功建成運行具有示范作用,推動了我國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中國中材節能發展公司是由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改組而成,是我國各階段水泥窯余熱發電技術開發和推廣的基本力量。2003年在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代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其主要特征是噸熟料發電能力為3140KJ/Kg-28~35 KWh。2006年,開發出第二代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其主要特征是噸熟料發電能力為3140KJ/Kg-38~42 KWh。目前正在開發噸熟料發電能力更大的第三代低溫余熱發電技術。中國中材節能發展公司將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成功地進行了推廣應用,至今已在國內外300多條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線上建成低溫余熱發電裝置,都取得良好效果。海螺創新投資公司與日本川崎重工公司組建了海螺川崎節能設備制造公司和海螺川崎工程公司兩個中外合資企業,分別從事低溫余熱發電的設備制造和工程建設業務。海螺川崎設備公司引進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川崎重工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根據海螺多年來積累的運行經驗和中國裝備制造技術的最新發展,對引進技術進行完善和創新,開發出具有多種獨特優勢的新一代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海螺川崎工程公司至今已在國內外建成投產了141套水泥窯低溫余熱發電機組。大連易世達新能源發展股份公司是2005年組建的合資公司,其主要業務之一是開發和承建水泥窯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和工程。該公司在第一代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基礎上已開發出第二代低溫余熱發電技術,至今已在國內外完成了143條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線的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我國從事水泥窯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開發和工程的單位還有中國建材南京凱盛工程公司、中信重型機械公司和華效資源有限公司等等。上述各單位的建立和發展使我國水泥行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迅速發展和推廣。[Page]
由于政府部門節能減排政策的導向、煤價和電價的高漲,2005年以來水泥企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推廣應用非常迅猛。到2010年,已有692條新型干法生產線上建設低溫余熱發電裝置,占可設置生產線的75%;已設置低溫余熱發電裝置的生產線熟料產量為8.54億噸,占同年新型干法熟料產量的68%。2010年水泥企業低溫余熱發電總裝機容量為4210 MW,發電295億KWh,節省標煤991萬噸,減排CO2 2378萬噸。中國水泥工業低溫余熱發電的裝機容量、節煤量和CO2減排量,與世界各國的水泥工業相比,都是首屈一指。
中國水泥行業在普遍推廣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同時,協同處置城市廢棄物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人類社會在活動中會產生各種廢棄物。隨著社會進步,廢棄物的數量和組成都發生變化。社會廢棄物可分城市廢棄物和農村廢棄物。城市廢棄物又可分為工業廢渣、包括危險廢物在內的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建筑垃圾等。經研究和開發,水泥工業根據自身特點可以協同處置某些城市廢棄物。長期以來,利用工業廢渣作原料或混合材,消納了大量工業廢渣。近期在處置城市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
1995年10月北京金隅集團北京水泥廠和中國中材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合作建設的年處理10萬噸城市工業廢棄物作業線成功投產,開始處理包括危險廢物在內的各種流體狀或固體狀的工業廢棄物。此后,上海建材集團的金山水泥廠、湖北的華新水泥廠都相繼開始處置本地的各種工業廢棄物,華新還協同處置組成比較特殊的三峽庫區漂浮物。2009年8月中國中材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和廣州越堡水泥公司設計建設的日處理600噸污泥作業線建成投產,開始連續處置廣州市污水廠污泥。其后,金隅集團北京水泥廠日處理500噸污泥作業線相繼投產并連續運轉。長期存在的污水廠污泥處理的難題得到破解。2010年4月,海螺與日本川崎重工合作,在海螺銅陵廠建設的日處理600噸城市生活垃圾作業線成功投產,與通常采用的掩埋方法和焚燒爐處理方法相比,具有很大優越性。這條作業線具有自己的技術特點,屬世界首創,已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視。水泥企業協同處置城市廢棄物不僅有助于保護環境,還能節省部分燃料,減少CO2排放。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水泥工業協同處置城市廢棄物的技術將迅速推廣。
政府政策的導向和支持、多方的密切協作、不斷研發和推廣,使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是中國水泥工業強大的必然結果。
五、具有中國特色的特種水泥體系的形成
以中國建材研究總院為核心的科研、院校等單位,與生產企業密切合作,已開發出特種硅酸鹽水泥、鋁酸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等三個品種系列,以此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特種水泥體系。
特種硅酸鹽水泥品種系列中的大壩水泥應用于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大壩工程;油井水泥用于我國不同自然條件的油田固井;核電水泥用于核電站建造核反應堆的混凝土外殼;白水泥用于廣大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的裝飾裝修工程。
鋁酸鹽水泥品種系列中的耐火鋁酸鹽水泥應用于水泥、石化、化工和冶金等工業的高溫窯爐工程,以及航天地面工程;鋁酸鹽水泥用于制造現代建筑業中流行的干拌砂漿。
硫鋁酸鹽水泥品種系列中的普通硫鋁酸鹽水泥應用于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工程負溫施工,用于為迎接建國六十周年而進行的北京天安門金水橋和長安街的搶修工程,用于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制品;鐵鋁酸鹽水泥用于北京燕莎橋、三元橋和航天橋的快速施工,用于高層建筑的冬季施工,用于東南沿海的海洋工程。
硫鋁酸鹽水泥品種系列是由中國建材研究總院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發明的,是中國擁有知識產權的品種。硫鋁酸鹽水泥品種系列已有三十多年的應用歷史,近二十多年來年產量一直保持在100萬噸到200萬噸。在冬季施工、快速施工和海洋工程方面具有巨大應用潛力,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硫鋁酸鹽水泥品種系列的產生和發展,給特種水泥體系賦以中國特色。
中國特種水泥體系完全滿足了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像油井水泥、白水泥和硫鋁酸鹽水泥等還出口到國外。
特種水泥是社會工業產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發展特種水泥是水泥工業轉變增長方式進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特種水泥品種體系的形成是中國水泥工業強大的重要方面。
中國已建立強大的水泥工業,但尚有不足之處,須在黨中央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繼續努力。
1、堅持企業制度改革
在技術經濟指標和財務指標方面企業間有一定差距,水泥行業提高效益的潛力很大。為提高效益,須通過進一步改革產權制度,完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充分調動管理層和員工積極性;通過管理制度不斷改革,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現代管理制度,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2、理性開展企業擴張
近期水泥行業盲目擴張造成的不良后果屢見不鮮。當前一些水泥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都在兩個層面進行擴張,一個是擴大產能,另一個是延伸產業鏈。擴大產能時,無論是新建擴建還是兼并重組,都須做好戰略管理。新建擴建時應充分研究水泥廠建設三要素,即市場、資源和運輸;兼并重組應把握好兼并三環節,即重組、融資和整合。為延伸產業鏈,目前許多水泥企業正在發展砂、石和商品混凝土等水泥上、下游產業,對此同樣要做好戰略管理,在市場分析的基礎上充公發揮自身優勢,克服不利因素,做到理性擴張。
3、繼續調整工業結構
2010年水泥行業尚有15%的落后產量,要通過政府干預和市場競爭,加速淘汰落后產能,調整技術結構。此外,還要通過兼并和淘汰,進一步提高行業生產集中度,調整組織結構;通過市場開發,增加通用水泥高等級水泥銷售比例和提高特種水泥產量,調整品種結構。
4、對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給力
水泥工業節能環保工作尚有很大空間。低溫余熱發電技術要繼續推廣和提高。協同處置城市廢棄物已有良好開端,今后須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加速向深度和廣度的方向發展。水泥生產須通過技術開發,進一步節能減排。水泥工業節能環保工作潛力很大,面臨諸多新課題,任務艱巨,有待進一步研究開發,不斷創新。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又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在新形勢下,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讓我們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更加強大而繼續奮進。
二O一一年六月七日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liuqi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