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離開水泥企業的員工都去了哪?
某種程度上,員工流失率可視為行業盈利狀況的晴雨表,側面映射出行業的經濟健康狀態。
據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320多億元,跌幅約51%,虧損企業超40%。到了2024年,水泥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加之市場競爭依然激烈,水泥價格一路下跌,預計一季度90%以上水泥企業都會陷入虧損。
在水泥行業面臨嚴峻挑戰,企業利潤顯著縮水甚至虧損的當下,不斷降低人力成本、優化員工結構成了部分企業提升運營效率的關鍵策略之一。
“已經不在水泥行業干了,去了別的行業。”“現在不在那個水泥廠了,在一個攪拌站工作。”“從水泥廠離職了,也當給自己放個長假”“企業效益不好,我們就被優化了”……最近兩年,筆者在與各地水泥企業交流時的最大感受是,有許多人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水泥行業。
這樣的人員變化,從部分水泥企業的年報中也顯露端倪。
截至2023年末,海螺水泥在職員工總數50769人,相較2022年末的52312人減少1543人;天山股份2023年末的在職員工總數61662人,相比2022年末的67956人減少了6294人;冀東水泥2023年末的在職員工總數22102人,相較2022年末的22385人減少了283人;山水水泥2023年末的在職員工總數16032人,相較2022年末的17470人減少了1438人……
縱觀各大水泥企業2023年年報,盡管西部水泥等少數企業展現出員工隊伍擴增的亮點,但絕大多數水泥企業都呈現出員工規??s減的狀態。
人員縮減的現象,與水泥行業復雜的形勢密切相關。一水泥企業負責人曾直言,今年該企業將持續推進人力資源結構優化,此舉旨在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精簡人員配置來有效減輕企業的人力成本負擔;另一方面,積極響應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利用自動化與智能化工具替代傳統人工崗位,促進生產效率與管理現代化的同步提升。
從更深層次考量,水泥行業的穩定增長,不僅是關乎行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大局,更是直接關聯到每一位從業者的生活福祉與職業安全感。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