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水泥:開放心態推動信息化
創始于1907年,1993年進行股份制改造,1999年與業界領導企業集結稱戰略合作伙伴,2008年完成A股定向增發。一個超過百年的企業如今依然站在行業的前端,一直見證著其所在領域的滄桑蛻變。
華新水泥,一個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企業,一個由單一的廠演變為在各地擁有近40個子公司的現代化水泥企業集團,不斷改變、不斷創新讓這家百年企業不斷充滿著生命力。華新水泥對于IT技術也一直是抱著開放態度,記者采訪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IT部部長劉勝時,其就指出華新水泥的信息化建設一直是開放的心態,廠商、有經驗的經銷商都會參與進來,共同促進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如今,IT應用成為支撐整個公司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數據管理應是一個系統工程
在很多傳統的重工業企業中,信息化只是一個輔助手段,而在華新水泥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能。
在上世紀70年代,華新水泥就開始了自己的信息化歷程。“我們最開始是用電子管計算機,體積非常龐大,我們用來進行質量控制。”劉勝指出,計算機應用起步早,從最初的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等,華新水泥都經歷過。
信息化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滲透于華新水泥的整個發展過程中。
隨著信息化的深入,數據量也日益龐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數據的意義。面對這個問題,劉勝說到:“數據對于企業是一種資源,這個資源經過分類、梳理,可以形成企業的知識、企業的文化。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可以為企業創造財富。”
劉勝強調,需秉承為企業服務的理念做好數據管理。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進行數據管理,使應用數據時更加科學、合理是毋庸置疑的。“數據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從前期的采集、分類,到中期的存儲,一直到后期的數據分析,這些組成一個完整的數據管理。”劉勝指出,數據管理需要更加智能,利用諸如虛擬化這些先進的手段,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在數據管理上,應該有一個數據生命周期的管理,從數據的產生到數據的消失都要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劉勝告訴ZDNet至頂網的記者。
在數據這個問題上,劉勝同時認為需要引入企業的文化模式,這才能真正的讓數據為企業服務。
開放心態做好信息化
經歷了百年變遷,華新水泥的身上有著歷史厚重感,同時又散發著無可抵擋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或許也來源于華新水泥一直不變開放的心態。
無論是在做數據管理,還是整個的信息化建設中,華新水泥對于IT技術、同行的建議都是開放吸取。
“信息化的順利推進,也與整個華新水泥從上至下對信息化的認可,公司在人才培養、資金投入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在上一套系統時,其對公司可以帶來的價值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劉勝告訴記者,目前整個華新水泥有100多人在專職做著信息化的建設與服務工作。
劉勝告訴記者,華新水泥始終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信息化是公司重要職能之一,每年都有戰略發展計劃(5年制),在新的時期,還需要進一步做好普及IT應用的工作,“實現公司信息管理一體化,在公司向環保行業轉型的時刻,做好信息化建設與服務及其重要。”
一個超過百年的企業,依然根據業務方向和環境形勢, 調整著自己的策略,依然有著企業的責任心,依然用IT技術不斷地武裝自己,華新水泥一直用開放的心態推動信息化建設,讓信息化真正促進企業發展。
中國水泥網將于6月11日(10日報到)在大連舉辦“2011第五屆中國水泥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峰論壇”。屆時除了特邀信息化與自動化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之外,主辦方還將邀請水泥行業信息化先進企業前來分享實踐經驗、解答生產中疑難雜癥。同期會議還將舉行“東方測控杯”第二屆水泥信息化標桿企業評選活動,敬請關注。欲了解論壇相關情況,請見:2011第五屆中國水泥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峰論壇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