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派VS協同派 水泥行業路在何方?
在需求下行的當下,水泥行業如何實現健康發展?行業目前主要有兩方面聲音,一方是市場派,認為應該聚焦市場競爭,優勝劣汰,讓劣勢企業加速退出;另一方則是協同派,認為應該強化行業自律,協同發展,推動行業利潤恢復。
聚焦市場競爭,優勝劣汰
市場派認為,企業只能適應市場,無法改變市場。
當前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突出,全年、全局性產能過剩成為水泥行業常態。同時,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執行難度越來越大,競合關系逐步打破。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顯著特征,面對行業困境,水泥企業只能主動適應市場規律,通過提升自身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和強化內部管理或轉型等方式應對挑戰,而非試圖“改變”市場。
此外,市場派普遍相信,只有“剛性去產能”才是當前化解產能過剩切實可行的方案。
在產能置換、兼并重組環節中,無論是從買方想低價收購,賣方想高價清出的博弈來看,還是從共同成立產業并購基金的可行性來看,“理性去產能”都難以落實。
強化行業自律,協同發展
協同派認為,價格戰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無序競爭只會導致低價競銷,水泥行業最終還是要走向“和”。
當前國內水泥行業的核心目標應該是利潤恢復,利潤恢復的關鍵是價格。協同派號召,企業與企業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做好協同,合作共贏。只有在協同保障了行業利潤的前提下,行業才有機會長期健康發展。
此外,協同派普遍認可“理性去產能”,過剩產能主動退出,留下來的企業共同購買高成本產能、分擔購買成本。這些產能不用于改造提升或置換重建,而是用于核銷,使高成本產能有回報的退出,這樣水泥價格可以維持較高水平,實現行業和大部分企業共贏。
市場派和協同派,你更贊同哪一方觀點?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