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應用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四新”技術修復公路
開挖破損路面、運走廢料、加溫拌和新料、將冒著青煙的高溫材料運到工地、攤鋪、壓實……這是原先修復瀝青公路的場景。而如今,這種傳統觀念已被徹底顛覆,浙江諸暨市應用先進的“四新”技術和先進設備,破損公路路面實現了就地“翻新”。
近日,一支看上去模樣有些奇形怪狀的“機械化部隊”,出現在浙江省道杭金線分水嶺路段上,隨著機聲的隆隆響起,原先坑洼破碎的瀝青路面轉眼之間變成了一條平整結實的新車道,這著實吸引了好多過往路人的眼球。
諸暨市公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是他們最新引進的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四新”技術,該技術在浙江省處于領先地位,在紹興地區各縣市中是首次應用。
正在現場指導施工的該項目研究組主要成員、同濟大學教授拾方治介紹,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是當前修復瀝青公路的先進技術,它采用就地冷再生機等設備,將病害路面銑刨、破碎,添加少量新料,在常溫下與泡沫瀝青一次性拌和,壓實成型后,成為路面柔性基層。該技術可以將切削下來的瀝青混凝土路面廢料100%就地再生循環利用,大幅度減少了新材料的采運和加溫時的燃料消耗,避免了廢料運輸和堆放處置,能有效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施工過程全部實現機械化,工效高且生成路面抗疲勞性能好,不易產生網裂,有效減少滲水,尤其適應江南多雨環境;與以往傳統路面大修相比,可以節省工程成本20%以上,縮短施工工期30%至40%。
該項目施工隊長胡國祥說,施工機械由瀝青槽灌車、就地再生機、平地機、壓路機、儲水車等先進大型設備組成,他們將用這套設備完成公路修復4.6公里。
在施工現場,就地再生機勻速前進,15分鐘時間就“翻新”了60多米公路。拾方治說,在滿負荷狀態下,這套設備一天能完成5000至6000平方米修復,若是8米寬的路面,一天可修復600至700米。按此計算,傳統施工方式下2個月的工程量,現在只要40天就可完成了。
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技術符合“節能、減排、低碳、環保、高效、優質”的時代精神,它適用于一般公路、城市道路以及高等級公路的維修改造及升級,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編輯:余樂樂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