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壩水泥:立足本省 做優做強
近日,記者到湖北宜昌對葛洲壩水泥公司進行實地調研。葛洲壩水泥公司副總經理黎明先生熱情接待并接受了采訪。
首先,黎總介紹了葛洲壩水泥公司的今年的生產經營情況,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售水泥和商品熟料約1450萬噸,實現收入約38億元,實現利稅約4.2億元。葛洲壩水泥作為湖北省水泥龍頭企業之一,一直非常重視企業合法、合規經營,積極維護水泥行業秩序,在項目建設方面嚴格遵循國家、省市水泥產業政策進行項目核準、建設,堅決反對違法違規進行項目建設;在市場銷售方面,嚴格遵守市場競爭有關法律法規,堅持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堅決反對強買強賣、低價傾銷等惡性競爭行為;在產品質量方面,重視原材料驗收進廠、產品生產、檢驗出廠等全過程質量管理,堅持向市場供應高品質水泥產品,堅決反對以次充好、以劣充優等行為;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重視環境保護、消防及職工衛生、勞動安全,努力建設美麗工廠,不斷提升企業員工滿意度,實現企業、社會和諧發展。
就最近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黎明副總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在力度方面,與以往相比,此次《指導意見》力度比較大,中央決心堅定,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土局、銀監會等都高度重視,各級地方政府也都認真宣貫與落實。在理念方面,《指導意見》從以往的“抵制”、“遏制’’、“制止’’過剩產能變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將化解產能過剩矛盾與調結構、轉方式結合起來,更加突出依靠市場力量調整和優化存量產能,更加突出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長效機制。在責任主體方面,《指導意見》更加強調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要求地方政府加’緊制定和組織實施具體實施方案,并將遏制重復建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在政策措施方面,《指導意見》此次措施更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從行業管理、環保硬約束監督管理、土地和岸線管理、金融政策、價格政策、財稅支持政策、職工安置政策、項目信息庫和公開制度、監督檢查等多方面進行部署與安排。
文中提到,“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從市場需求角度來看,隨著社會對建筑工程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32.5復合水泥產品的銷售比重正在逐漸降低,市場需求不斷下降,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這一條文符合市場需求導向的變化趨勢與方向,是順民心、合民意的有力舉措。從化解產能過剩角度來看,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將可以大幅度降低全國水泥供給量,是目前解決產能過剩矛盾最為快捷、有效的重要途徑。從轉型升級角度來看,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將有利于加快產能優化升級,加速企業科技進步,推進水泥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
此外,《指導意見》再次提到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特別是協調解決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黎總認為在重組稅收方面,企業間進行聯合重組,雖屬于存量資產交易,但需要繳納大額稅收,重組負擔較重。在并購資金融資方面,《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明確要求并購的資金來源中并購貸款所占比例不應高于50%,企業自籌資金壓力較大。在資產過戶方面,對于礦產、土地使用權、車輛等記名資產,程序較為繁瑣,過戶時間較長。在資質承接申辦方面,水泥企業重組涉及20多項資質證照承接申辦,程序較為繁瑣,辦理時間較長。上述方面直接影響了兼并重組的成本和效率,希望國家在上述方面應出、臺相應政策,否則所謂支持就難以落實。
另外,國家在繼續推進落后產能強制淘汰的同時,應鼓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方式自我關停不屬于強制淘汰落后產能的小規模水泥生產線,產能等量或減量升級建設工藝更先進、規模更經濟、能耗更低、環保更好的4000t/d及以上水泥生產線。建議國家出臺鼓勵企業自我淘汰的具體政策,授權省級主管部門進行項目核準審批,并在環境影響評價、項目供地用地、項目資金融資等方面給予企業大力支持。
最后,黎總談到葛洲壩水泥未來的企業發展方向和重點,葛洲壩水泥主要立足湖北省,做好區域,在國內原則上不會出省發展。未來葛洲壩水泥將借助葛洲壩集團的海外資源,謀求發展,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多的角色。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