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預制混凝土樁行業面臨“天變”危機
“靠天吃飯”一般是用來形容我國農業的,因為氣象、氣候條件對農作物的影響相當大。然而現在我國的工業也要面臨著“靠天吃飯”的窘境。“煤”字把我國預制混凝土樁工業與霧霾天氣緊密地聯系了在一起。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預制混凝土樁生產國,預制混凝土樁應用在鐵路、工業與民用建筑、公路、橋梁、港口和碼頭、機場、鐵路和城市輕軌、水利、市政、電力等工程的樁基基礎。目前我國預制混凝土樁的生產廠家已逾500家,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福建、上海、遼寧、天津、湖北、四川、黑龍江、河南、陜西、河北、吉林、山西等24個省市自治區。目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對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增加,給預制混凝土樁材料與工程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廣闊的發展空間背后,必定會有隱憂。就在這都認為行業正值欣欣向榮之際,“霧霾”天氣的出現,便給預制混凝土樁行業發展的熱度潑下了一瓢冷水。
霧霾天氣,造成城市里大面積低能見度的情況。在早上或夜間相對濕度較大的時候,形成的是霧;在白天氣溫上升、濕度下降的時候,逐漸轉化成霾。這種現象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今年自從年初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陷入嚴重的霧霾和污染天中。
預制混凝土樁行業與霧霾天氣,在這看似沒有什么關聯的背后,卻因為“煤”字而聯系在一起。相關人士認為:霧霾罪魁禍首是“煤”。全中國空氣污染都非常嚴重,而且在全世界,中國的污染最厲害。這個趨勢是和燃煤的總量呈正相關。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存在嚴重缺陷。PM2.5包含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燃煤時大的顆粒物現在都可以除塵,但是細小顆粒還是會排出去,這是一次顆粒物。我們國家的能源供應70%為燃煤,煤炭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占全國排放的75%、8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氣中,經過系列化學反應,會結成微小的二次顆粒物。燃煤主要用于發電、煉鋼等等,各地都要發展經濟,導致中國的煤炭消費量非常大,全世界一半的煤在中國燃燒。
預制混凝土樁包括管樁、空心方樁、異型樁等,在這里以先張法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簡稱:PHC管樁)為例:PHC管樁是現階段應用最為廣泛的基礎建設材料之一, PHC管樁產品在其生產過程中常采用常壓蒸汽養護和高壓蒸汽養護的二次養護工藝,以提高生產效率,使其在短時間內達到高強度等使用性能要求。但養護工藝需要提供大量飽和蒸汽,能耗較大。預制樁生產中的能源消耗主要體現在:各種機械設備正常運轉所需的電力能耗和蒸汽養護過程中的能耗。據統計,每米管樁在養護過程中要消耗4公斤標煤。而現在,我國預制混凝土樁產量高峰期達到年產3億米,那就需要12億公斤標煤,能耗較大。因而,為了符合國家節能排政策的要求,減少能耗,免高壓蒸養技術應運而生,通過該技術手段優化PHC管樁制造工藝,在保證PHC管樁質量的同時,全面提高了管樁的綜合性能,降低了能源消耗。與傳統工藝相比,該技術的應用使PHC管樁制造過程中節約燃煤0.04噸/立方米,節約電力1.7千瓦/立方米,合計0.03噸標準煤/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08噸/立方米。
[Page]
隨著“節能減排”從口號落到現實,一些企業也開始嘗試以天然氣取代傳統燃煤方式,但改變生產方式卻是件知易行難的事。記者采訪了管樁企業的負責人,他們表示:“如果全面禁止燃煤鍋爐,要改造成燃氣、燃油鍋爐,這樣燃料費用將增加四倍左右。同時,天然氣供應不穩定是個頭疼問題。供應的天然氣首先要確保民用,再滿足工業生產,冬季居民供暖對天然氣需求量很大,供應給工廠的天然氣很難滿足生產需要。”現在預制混凝土樁行業已經在變頻技術、免壓蒸技術、余汽余熱的利用、熱效鍋爐、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自動化節能養護系統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節能減排成效,并且還在進一步的研發、完善和推廣應用。
然而,針對霧霾天氣的治理,國家和各地先后發布《大氣污染防治法》、《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等多項法律法規。全國各地霧霾天氣嚴重的城市,也都紛紛出臺相應的防治措施,如:河北廊坊市將依據重污染天氣的嚴重程度的Ⅲ級預警、Ⅱ級預警和Ⅰ級預警采用不同程度的防治措施。當發出Ⅲ級黃色預警后,對燃煤、燃重油等重點企業采取臨時限產或限排措施,減少大氣污染物(煙塵、粉塵)排放20%;加強施工工地揚塵管控。當發出Ⅱ級橙色預警后,在采取Ⅲ級響應措施的基礎上,將燃煤、燃重油等重點企業采取臨時限產或限排措施,減少大氣污染物(煙塵、粉塵)排放30%;禁止所有建筑、道路、拆遷工地的土石方作業,強化各項揚塵管控措施,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建筑工地一律停止施工,增加工地灑水降塵頻次至每日4次以上。當發出Ⅰ級紅色預警后,在采取Ⅲ級、Ⅱ級響應措施的基礎上,將燃煤、燃重油等重點企業采取臨時停產、限產或限排措施,大氣污染物(煙塵、粉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70%;可產生揚塵的施工工地一律停止作業,城市保潔灑水作業的頻次增加至每日5次以上。
目前,國家對空氣污染防治在一定程度上以“限產”、“限排”、“禁止”為主,即限制企業生產、限制排污單位排污、禁止施工企業施工等。重工業企業停產或限產,這似乎是控制空氣質量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當然,調整限制排污單位排污是非常有利和必要的。但從整體污染來源來看,這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污染擴散,并不能起到治理的作用。如果只是一味靠“天氣”的好壞而采取強制性措施,“限產”、“停產”,這對產業發展是不利的,也對產業升級沒有太大的推動作用。其實,防治空氣污染可以通過加大對當地污染源的源頭治理以及加強對于環境的監管來改善局部的空氣質量;還可以調整城市用地規劃,加大園林和生態區建設,特別是調整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建設生態工業區,發展綠色環保產業。
雖然現在我國預制樁行業在節能降耗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而且企業正在做著積極的努力,但是還沒有達到“零排放”標準,仍然面臨著當前生產工藝耗費較多能源、污染環境等問題。現在又要面臨“天變”危機,更加讓我們對預制混凝土樁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壓力山大。因此,需要預制混凝土樁行業必須不斷加大研究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出節能、環保的新產品,以適應建筑業發展的需要。否則,預制混凝土樁行業真的就要靠“天變”來吃飯了。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