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霧霾下水泥大面積停產 一“認”二減排
“十一”長假期間,在交通尚不擁堵的情況下,霧霾再度強勢回歸京津冀等地,PM2.5指數持續爆表。近日,京津冀地區為治理大氣污染,對水泥企業實施大面積停產。因政府治理大氣污染需要,河北石家莊市鹿泉地區水泥企業被要求從2013年10月15日停產到2014年3月15日(共停產5個月)。此外保定地區下發治理停產通知,30%產能將停產與石家莊同步進行。據悉,如果政府治理大氣污染決心很大,水泥停產區域可能擴大。
治理霧霾已經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在眾多的霧霾成因中,工業排放無疑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眾多的工業污染中,人們總是習慣性想起水泥行業。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構成霧霾的三大成分,而水泥則是前兩種污染物的排放大戶。
水泥行業實際貢獻PM2.5并沒有想象的高 但也不能置之度外
環保部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水泥工業的粉塵排放占到工業排放總量的30%,水泥工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0%~12%,是繼火電廠、機動車之后的第三大排放源。盡管統計數據顯示水泥行業每年相關污染要素排放相當大,然而實際上在對與PM2.5的貢獻到底有多少?
據北京金隅集團與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大學等科研機構聯合組成課題組對此進行了案例研究。通過對金隅在京水泥企業的整個水泥生產包括熟料運輸、配料、窯頭、窯尾等環節的PM2.5排放進行監測,取得了PM2.5排放的質量濃度與顆粒濃度。根據實測數據,計算出水泥窯的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指在正常技術和管理等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所產生(或排放)污染物數量的統計平均值,排放因子也稱排放系數),北京水泥行業PM2.5排放因子約為民用、電力和鍋爐行業PM2.5排放因子的1/150。
北京水泥行業的PM2.5的排放量約占區域PM2.5總排放量的萬分之二點三,遠低于機動車、揚塵、餐飲等其他排放源的排放量。而當地水泥企業PM2.5排放量明顯低于其他行業,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第一,尾氣凈化工藝的改進;第二,污染物排放全過程管理措施;第三,畢竟在北京地域內水泥產能并不能算密集。相對來說,在其他地區水泥企業對PM2.5的貢獻應該還要大些,且灰霾最嚴重的區域,城市之間污染會相互影響,致使嚴重的區域復合型大氣污染重污染天氣往往先后出現。
在各地規定的防治大氣污染應急響應措施中包括有,企業限產停產、機動車限行、揚塵管控及可行的氣象干預等方面。在企業限產停產應急措施中,“兩高”行業的企業肯定首當其沖,水泥企業“逃脫”不了,從顧全防治大氣污染大局出發,“認”了。
水泥行業大氣治污加快 標準適時提高
在國家堅決治理大氣污染的大背景下,傳統高污染行業環保要求將大幅提高已是大勢所趨。國務院于9月12日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9月17日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這兩個政府文件均提出: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細顆粒物(PM2.5)濃度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25%左右,經過五年努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重污染天氣大幅度減少。
事實上,我國水泥行業在粉塵控制、氮氧化物減排方面一直在不斷提升。2012年年底《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的出臺,對水泥工業的顆粒物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都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盡管截至目前,新的水泥工業國家排放標準遲遲不明朗,但是不少地方排放標準早已出臺,譬如廣東制定的氮氧化物550mg/Nm3標準,浙江制定的氮氧化物320(或350)mg/Nm3標準、重慶公布的氮氧化物250(或350)mg/Nm3標準等,同時還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期限要求。在這些地方標準的要求下,各地水泥企業紛紛上馬水泥生產線脫硝項目,上半年行業新聞中不斷出現的水泥生產線脫硝工程投運的消息,讓我們看到水泥行業在脫硝上取得的積極成果。
在近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對水泥行業提出明確要求中就有,強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資源單耗指標約束,對整改不達標的生產線依法予以淘汰。從政策上促進提高水泥企業努力實施減排的積極性。
水泥產業綠色轉型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建設的進程加快推進,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目前,對城市垃圾普遍采用填埋、堆肥、焚燒等處理方式,浪費資源的同時又破壞環境,如何處理在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海量垃圾已成為當前城市健康發展所面臨的難題。
由于水泥生產過程中回轉窯系統具有高溫、燃燒環境穩定、停留時間長、粉塵能夠達標排放的特點,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廢棄物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已成為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普遍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式。我國也在積極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有助于化解“垃圾圍城”危機。
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積極與水泥合作利用水泥回轉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努力創建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相處的綠色城市。同時,水泥企業從向全產業鏈轉型的戰略角度考慮,也積極參與協同處置廢棄物,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業固體廢棄物等作為生產水泥原燃料,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水泥窯處置廢物優勢,同時又可將企業打造成循環經濟企業,將水泥企業從高能耗產業向清潔產業轉變。
從北京水泥廠在1995年開始利用1條日產2000噸水泥熟料窯進行廢棄物處置算起,水泥產業綠色轉型,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在我國已有18歷史。近年來,海螺、金隅、華新、華潤、中材、拉法基、亞泰、同力等水泥企業更是謀求綠色轉型,在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有毒有害廢棄物積極實踐。據中國水泥協會針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項目的調查表示,2011年5月底已投產運行約19個企業20條生產線,而在建、擬建的項目多達約130余項。
在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要求,支持利用現有水泥窯無害化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產業廢棄物,進一步完善費用結算機制,協同處置生產線數量比重不低于10%。這也必將提高水泥企業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產業廢棄物的積極性,加快水泥產業綠色轉型。
近年來,水泥行業越來越重視對環境的保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傳統形象,在現代化的水泥企業中已經改變。在我國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征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狀況面前,無論是在節能減排、還是在廢棄物利用等方面,水泥企業正在做著積極的努力。
編輯:劉冰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