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綠色建筑引領生態宜居生活
位于安徽省蕪湖市城東新區的金融服務區有個特殊的屋頂:一塊塊綠色的發電板,就像列隊的衛兵一樣,整齊地鋪設在辦公樓頂上。每當太陽升起,“小綠”們便立即進行“化學反應”,產出的電能足夠替代大樓正常用電量的10%。
生活在這樣的綠色建筑里,節電、節水、節能。而綠色建筑帶給市民的直觀感受,就是更加舒適和環保。記者昨日從蕪湖市住建部門了解到,隨著生態綠色理念的逐漸深入,江城市民與這種堪稱“回歸大自然”的綠色建筑之間的距離,將越來越近。
會呼吸的綠色建筑
什么是“綠色建筑”?蕪湖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的答案是: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按照這個定義,位于城東的東方紅郡算是綠色建筑的典型。雖然氣溫逐漸變冷,但是這里的樣板房里卻“溫暖如春”?!斑@里的恒溫調控系統,和傳統的空調模式大相徑庭?!表椖控撠熑烁嬖V記者,地下溫度是固定在18℃左右,通過電熱棒將地上和地下進行熱交換,使室內溫度保持在18-21℃左右,避免碳排放、氟利昂等造成的污染。同時,項目中的新風系統還對室內氣體進行過濾、除濕,即使門窗緊閉,整棟房子照樣“會呼吸”。
綠色建筑,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近年來,蕪湖市以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城市為契機,以建設環境優美、生態和諧的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為目標,為城市節能減排、提升住宅品質積極探路。目前,蕪湖市共有住建部評定的綠色建筑5個,總面積達161萬平方米,省級綠色生態城區1個,省級綠色建筑示范項目2個。
追尋綠色十年路
和安徽省內其他城市相比,蕪湖發展綠色建筑的發展起步較早。早在2002年,蕪湖市在天置山莊某樓進行綠色建筑試點,這個項目獲得當年省級“科技進步獎”的稱號,是當時安徽省第一棟綠色建筑。
10多年來,蕪湖市從未放棄追尋綠色生活的腳步。“十一五”以來,該市按照“夏熱冬冷地區”50%的節能標準,推廣了近20個國家“康居工程”和安徽省“省地節能環保型”示范項目。2010年,蕪湖市被列為國家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隨著我國光伏發電項目的發展,該市已擁有光伏發電項目7個,總量超過55兆瓦,主要應用于工業建筑。
當前,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的調整,建筑節能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著變化。那么,江城該怎樣保障“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呢?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要在城鄉規劃建設、生態整治與新型城鎮過程中,堅持踐行生態綠色的理念,著力打造具有濱江山水園林城市風格的人文環境;另一方面要堅持多部門聯合推進,如加強綠色節能企業和科研院校的聯系,培育了32名蕪湖本地的安徽省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為蕪湖市開展建筑節能工作打好基礎。
宜居生活并不遙遠
據《蕪湖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工作意見》顯示,該市力爭2015年末,新增綠色建筑500萬平方米以上,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超過30%,創造綠色生態示范城區2個以上,綠色建筑占新增民用建筑面積超過30%,實現節能建筑到綠色建筑的跨越發展。
“綠色建筑”乃至“美麗蕪湖”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該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政府投資項目、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12個產業新城、國家級開發區新建建筑擬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重點推動綠色生態城區、綠色小城鎮建設,尤其是“城東新區”“江北集中區”綠色建筑集中連片推廣,打造國家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綠色生態理念,終將成為江城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