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熟料生產線超產10%及以上屬重大變動,需重新環評!
水泥行業的超產情況有多嚴重?不統計不知道,一統計著實嚇了一跳。此話一點也不夸張。
日前,南方某省公布的2023年度熟料生產線清單顯示,該省共有45條熟料生產線,其中有41條熟料生產線處于在產狀態,涉及熟料產能4212.9萬噸,2023年熟料產量為5389.31萬噸。以該省2023年度錯峰生產60天計算,在產的41條生產線中,有29條線超產,占比70.73%,且29條線超產率全部高于10%,超產率最高的生產線甚至達到了70.49%。
無獨有偶,西部一省份發布的2023年度熟料生產線清單顯示,在該省91條在產熟料線中,有66條生產線存在不同程度的超產現象,占比72.5%,其中有18條生產線超產率為10%~30%;有28條生產線超產率為30%~60%;有14條生產線超產率為60%~100%;有2條生產線超產率為100%以上,呈現明顯的超負荷運行狀態。
在2018年1月由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印發制漿造紙等十四個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所附《水泥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中規定,水泥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適用于水泥制造(含配套礦山、協同處置)和獨立粉磨站建設。在規定上第1條是水泥熟料生產能力增加10%及以上;配套礦山開采能力或水泥粉磨生產能力增加30%及以上。
《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明確,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簡而言之,熟料超產10%及以上的生產線在規模上已屬重大變動,都要重新報批環評文件!以上這些超產生產線都該捫心自問,自己的超產行為是否違法違規?
(圖與本文無關)
當前,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日益嚴峻,一方面需求在不斷下滑;另一方面,通過產能置換轉化,新增有效產能。而通過技改留有擴容超產之后手的企業也不少。這些都給水泥行業供給端改革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超產現象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就是錯峰生產效果的減弱。主管部門下大力氣推行錯峰生產,卻在企業各自的“小九九”下,或使勁超產,或大興熟料儲庫建設。結果是使錯峰生產效果大打折扣。
現在業內也已意識到超產對行業健康運行生態的干擾和影響。在剛由中國水泥網主辦的“水泥經濟50人論壇”上,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主任郭士青就表示,錯峰生產應當根據錯峰天數,按照批復產能發揮才是比較合規的。
當然業內也有不同意見稱,提出要推行按批復產能核定生產,如果按此執行,將勢必提高噸產品的能耗,因為需求量暫時不會發生重大改變,單耗變高就意味著能源消耗增加。從而導致最終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碳總量的提高,這既是對廣大企業創新發展的理念的否定,更是同國家政策指引的方向背道而馳。
應該說實質上按批復產能核定生產與企業降耗減碳并不矛盾。通過技術改造使生產線規模擴大,完全可以按國家產能置換政策、環境保護政策規定,該置換的置換、該環評的環評。既不想執行產能置換,又不想重新環評,一味使勁通過超產降低單耗的做法才是對企業創新發展的理念的否定,同國家政策指引的方向背道而馳。
當下,水泥企業應該做的是,嚴格按照批復產能生產,若有超產10%及以上的情況要及時重新報批環評文件。當然也還不能忘掉超產部分產能需辦理產能置換手續,置換進相應產能,否則也屬違規!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