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網獨家:水泥市場需求下行 業內企業分成“三大派”
在當前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雙雙下滑的大背景下,國內水泥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同比下降了10.68%,全行業出現了約12億元的虧損。在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不同企業采取了不同的市場策略,試圖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協同派:穩市提利
協同派企業希望通過協同限產的方式來穩定市場價格,進而提升企業利潤。
他們認為,在市場需求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減少過剩產能是穩定市場、提升行業整體盈利水平的關鍵。此外,協同派還傾向于通過并購重組的方式提高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削減無效和落后的產能。
這種方式旨在通過行業內部的整合,逐步淘汰落后產能,緩解供需壓力,實現在市場需求萎縮背景下,水泥行業的平穩“著陸”。不過,這一方式的弊端在于,可能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問題長期存在。
二、市場派:優勝劣汰
市場派企業則主張通過市場競爭來淘汰落后產能。
在他們看來,“長痛不如短痛”,市場需求的減少是一個自然篩選的過程,只有那些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具備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夠存活下來。
市場派傾向于通過降低成本、拓展銷售渠道等方式來搶占市場份額,迫使那些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企業退出市場。這種策略短期內會加劇市場競爭,造成行業大面積虧損,大量企業破產,加劇銀行壞賬和就業問題,不過長遠來看,有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質量和效率。
三、兩面派:表面協同實則競爭
還有一些企業采取了所謂的“兩面派”策略,即表面上支持協同限產的倡議,但實際上卻暗中增加產量,采取價格戰等競爭手段來爭奪市場份額。
這種做法最大的弊端在于降低行業互信,導致市場協同難度加大。短期內可能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卻破壞了市場的穩定,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長期而言,這種策略可能會導致行業陷入惡性競爭的循環,影響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水泥行業需要找到一條既能夠應對當前挑戰又能促進長期發展的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會議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
在當前背景下,水泥行業加強行業自律、推動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服務質量將是行業走出困境的關鍵。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