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緬甸:新興的水泥市場
INTERCEM亞洲會議于9月16-18日在泰國曼谷舉行,全球水泥行業近300名代表出席會議。緬甸Dragon水泥有限公司顧問Thaung Myint受主辦方邀請作了題為《緬甸:新興的水泥市場》的演講。
會上,Thaung Myint就緬甸水泥業發展歷史、水泥的消費、生產與相關項目的規劃與進展情況,以及水泥的價格與進口情況等方面作了詳細的介紹。
首先,為了讓與會者能對緬甸水泥業有更好的了解,Thaung詳細介紹了緬甸水泥行業的歷史發展情況。他說,緬甸的水泥工業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緬甸第一家水泥工廠——緬甸水泥公司(BBC)建成,緊接第二個階段,水泥行業進行擴張,私人投資者開始進入水泥行業,到今天的第三階段,新型濕法與干法水泥廠建成,以及多個項目展開計劃與建設。
接下來,Thaung還對緬甸的水泥消費、生產與相關項目進行了闡述。緬甸國內水泥消費量約600萬噸/年,其中,緬甸工業部有能力提供65.3萬噸/年的水泥,私人與半國有工廠水泥產量約325.5萬噸/年,即緬甸的水泥產能在390.8萬噸左右。因此,緬甸水泥短缺量約為209.2萬噸,需要通過進口來補足短缺。此外,緬甸的大多數工廠產能利用率水平較低,這就意味著有必要新建工廠,并且緬甸已經打算開展工廠新建計劃。
至今,緬甸投資委員會(MIC)已經批準四個水泥工廠項目,其中,四個水泥工廠項目中有兩個在賓揚,由Htoo水泥和Shwe Taung水泥擁有;一個位于邦配,由Kanbawza水泥(簡稱KBZ水泥)擁有;還有一個位于德耶本,由Yuzana水泥擁有。以上四個項目,其中三個正在建設中。并且除去以上四個項目,緬甸還有19個項目等待完成。6個項目正在考慮中(緬甸投資委員);13個項目還只是在征詢政府許可階段;而現存的業界人士正考慮擴張產能。
此外,Thaung還介紹了緬甸的水泥價格與進口情況。2010年2月,受益于內比都(緬甸首都)的建筑熱潮,緬甸水泥價格開始大幅上升。2010年1月,50千克袋裝水泥的價格還在5500緬甸元(相當于6.85美元)左右,而就在2月,就上升至8000緬甸元(相當于10美元)。
會上,Thaung列出了緬甸主要水泥品牌的出廠價格以供與會者參考。
緬甸各水泥品牌的出廠價格(單位:緬甸元)
水泥進口方面,緬甸主要從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中國和印度進口。2010年,緬甸從中國云南進口水泥251 489噸,同比增長25.1%。而對于中國來說,出口至緬甸的水泥價值升至1557萬美元,同比增長27.8%;同時,對于越南來說,比起出口水泥至其它如孟加拉國、老撾和柬埔寨等國,2011年出口至緬甸的水泥價格也是相當吸引人的。緬甸進口水泥品牌包括Power、Crocodile、Diamond、Elephant、CPI、Blue Line以及Mountain。
由表格可以看出,2005-06財年以來,印度水泥進口量較低,到08-09財年達最低值13.4萬噸,而2009-10財年后,進口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09-10財年,印度水泥進口量達128.9萬噸,隨后在2010-11財年達最高值251.7萬噸,而2011-12財年跌至170.6萬噸。
總體看來,緬甸水泥業正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到底還能建成多少家工廠還不得而知。因為個別地區的建設已經受到了當地人民還有環保主義者的壓力,這些人渴望保護自己生存環境、宗教地和風景。此外,成熟的水泥生產商很容易把現存的工廠技術升級至干法技術,這就能使緬甸在水泥供應上離自給自足又近了一步。
備注:緬甸投資委員會(Myanmar Investment Commission)負責外商投資企業的審批工作,并將有關項目上報內閣進行審批。如內閣審批同意,將向投資者頒發“投資許可證”(Permit)。
編輯:張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