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暗戰籌建碳交易所 國內碳金融冀望破冰
目前湖北碳交易所的籌備工作已經完成,預計今年年底掛牌交易。不僅如此,貴州、河南、江西等多地也都在積極籌建碳交易所。
在地方暗戰的背后,是地方希望在碳交易市場分羹以及爭奪全國統一碳交易中心的訴求。與此同時,國內一些金融機構也計劃和交易所進行碳期貨和碳金融衍生品的合作。
“國內的碳金融業務還是一個起步階段,大多只停留在CDM咨詢、項目融資等初級服務上。”在北京易澄信諾碳資產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關一松看來,由于缺乏自主的碳排放交易體制和配套政策,中國的碳金融仍然是在迷霧中前行。
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是大勢所趨,但現在看來仍然是空中樓閣。
“全國性碳交易市場極有可能就是在幾個試點地方中產生,這就要看誰能夠做得好、成交規模能上去。”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也是地方角力碳交易的一個緣由。
然而,對于地方的火熱,不少業內人士卻給出了不同的態度。
“我不看好現在一些地方都在做碳交易所。”在綿陽泰都環境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砝銘看來,目前已經運營的幾個碳交易所的成交量很小,而參與的企業大都為承擔著排放義務限制的企業,政府強制而不是純粹的市場行為,企業參與自主性較低,這就導致地方碳交易所實際運營情況并不理想。
更何況,中國是否需要這么多區域性的碳交易平臺值得商榷,因為分散的交易平臺不利于形成規模,也不利于市場的整體流動。
關一松則表示,從此前的區域碳交易平臺來看,碳排放的總量確定、配額分配、價格制定、懲罰機制等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建立全國性交易平臺,這些問題也將更為突出。
以碳指標配額為例,對于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東部地區,碳指標如何公平分配,既能保證減排任務完成又能不明顯限制企業發展?
另外,碳指標的分配權到底歸中央還是地方,如果下放地方,如何保證不遭遇地方保護,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編輯:管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