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整中壯大 在發展中提速 建成整合山東水泥的龍頭集團
近幾年水泥行業過度投資的狀況,已引起了國家和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注。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103號文,轉發了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環保總局、質檢總局等部門制定的《關于防止水泥行業盲目投資,加快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2月4日,國務院為此還專門召開會議,要求從今年起對水泥等幾個行業進行嚴格控制。對于國家的這一宏觀調控政策,我們認為非常及時,非常有必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下面,我們結合貫徹落實103號文精神,談以下幾點認識,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中國水泥工業大而不強的狀況的確令人擔憂
去年,我國水泥產量突破8億噸,連續近20年位居世界第一。但立窯水泥比例75%、新型干法水泥比例25%的狀況,只能讓我們稱大但不能稱強,低標號、低附加值的小立窯水泥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也讓我們無法樂觀、自豪地接受世界第一的稱號。作為全國水泥大省,山東去年水泥總量9770萬噸,其中立窯水泥8200.9萬噸,占到了84%的比重,新型干法水泥只有1569.1萬噸、16%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還要低。按照國家提出的“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發展先進、淘汰落后”的產業政策,近幾年來,盡管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相當數量的應該淘汰的立窯水泥企業仍然存在。對于這一現狀,我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受眼前利益驅動,它們不甘心退出市場。經濟建設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拉動,為水泥工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許多人認為小水泥有利可圖,懷有僥幸心理,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繼續生產,有的打著改造的幌子,頂風而上進行擴建,甚至已經淘汰的立窯企業死灰復燃,以至于出現了新型干法水泥增長竟然不如立窯的奇怪現象。去年,山東省新增產量1523萬噸,新型干法為597萬噸,占新增產量的40%,而立窯水泥卻達到926萬噸,占新增產量的60%。我們在淄博建成了全省第一條日產50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與該生產線一墻之隔、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一家產量只有10幾萬噸的立窯,每天烏煙瘴氣。盡管我們多次反映,當地政府也給予耐心協調,但這家企業一直置若罔聞,直到今天,還在繼續生產,而且還打算繼續擴建。
二是借改制之名逃脫債務,或借資源綜合利用之名騙取國家稅收政策,使它們獲得了能夠在市場上茍延殘喘的成本優勢。一些難以為繼的立窯企業,違規改制,借機脫殼,逃匿債務。一方面,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包袱全部甩給政府,一方面,他們得以輕裝上陣,謀取私利。按照國家規定,凡是煤矸石、粉煤灰等廢物綜合率在30%以上的水泥企業,均可以享受增值稅、所得稅減免政策,事實上,由于工藝技術的先天不足,半成品質量低下,同樣的標號、質量標準下,大多數立窯企業不可能將混合材摻加到30%以上。但他們采取非正當手段,還是獲得了這項不該享有的政策。以山東省5000萬噸低劣的立窯產量、每噸200元的價格計算,每年政府流失的稅收高達10億元之多!全國統算下來,數目恐怕更為驚人。對浪費能源和資源、破壞環境和生態的企業沒有強有力的處罰措施,對節約能源和資源、維護環境和生態的企業也沒有經濟上的獎勵,因此導致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經濟責任和義務不平等。立窯水泥企業也正是依靠改制逃債、騙取稅收,實現生產上的低成本,這既是他們能夠與新型干法水泥抗衡的資本,也是導致新型干法水泥價格一直處于低位態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保證財政稅收、維護社會安定為名,為立窯企業提供保護,使立窯水泥屢禁不止。由于近幾年水泥需求旺盛,對于一些地方如小縣城、小村鎮來講,幾十萬噸的水泥企業就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只關心經濟增長的數量,關注財政稅收多與少,并不注重經濟增長的方式與質量,以犧牲資源、環境和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利益。地方保護的結果,縱容了立窯企業的非法生產。從另一個方面講,也加大了政府今后淘汰落后的成本。
落后的立窯水泥要淘汰,這是不容質疑的,但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那就是:一些立窯企業迫于生存,轉向新型干法水泥;一些非水泥企業受利益驅動,依靠強大的資金優勢,也紛紛投資新型干法水泥。他們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根本沒有新型干法水泥所必需的技術、管理、人才,在沒有調查資源、研究市場、考慮運輸等條件下,盲目投資,倉促建設。建成之后表面上看是發展了先進生產力,但由于此類生產線規模較小,生命力不強,不能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勢必很快面臨新一輪的淘汰,造成資源浪費,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低水平重復。對于這一現象,也應該引起警惕,加以防范和控制。
二、貫徹103號文件,淘汰落后生產力,必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綜合手段,采取強有力措施,狠抓落實。
我們認為,加快水泥產業結構的調整,除了發揮大企業集團的市場主體作用外,政府各個方面必須采取果斷措施,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綜合手段,下大力氣,讓那些工藝落后、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小立窯水泥企業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第一,切實從加強環保、維護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入手,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的小水泥企業。建議把小水泥的治理作為各地區環境治理的重點,納入各地區行政領導負責制序列,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對列入淘汰范圍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
第二,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嚴格政府審批,制止新建、擴建或打著增產旗號進行的改造項目。對未經審批擅自建設或改造的小立窯水泥項目,要堅決予以拆除,追究直接責任人和分管部門領導責任。對于列入淘汰范圍之列的立窯水泥,金融機構也應該嚴格禁止向他們放貸。
第三,從建筑標準、技術要求等方面,適當抬高市場準入的門檻,合理引導水泥消費。建筑應用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水泥的消費品種、質量和結構。建筑質量是關系社會和人民財產、生命的大事,必須高度重視,考慮長期效益。建議從應用的源頭抓起,對于重點工程要建立質量和壽命的保證與監督機制,是質量差的小水泥盡快退出應用市場。
第四,在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減免政策方面,斷絕立窯企業騙取優惠的企圖。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淘汰落后的生產力,就要在政策上區別對待。何況,立窯企業根本不可能做到資源綜合利用。
第五,加大對大企業、大集團的扶持力度,建議在礦山資源利用、征地、用電以及稅收返還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支持大企業集團,讓他們在市場配置、資源配置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實現中國水泥工業由大到強的根本性轉變。
三、山水集團在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濟南山水集團是1997年組建的大型企業集團。近幾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產業政策,通過調整內部產業和產品結構,實施“做大水泥主業”戰略,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大大增強,發展成為目前位居山東第一、全國前列的大型水泥集團。2003年,集團銷售收入完成21.4億元,實現利潤1.5元,實現利稅2.7億元,水泥產量(含商品熟料)完成670萬噸。2004年,集團銷售收入將達到32億元,實現利潤突破4億元,水泥產量(含商品熟料)超過1200萬噸。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在新型水泥的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管理、技術、人才、品牌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擁有一支立項審批、工藝設計、設備招標、建設施工、生產調試、決算審計等系統的專業化人才隊伍。為此,我們結合集團自身實際,提出了“十五”期間“做大水泥主業”的戰略定位,而且瞄準高起點、高標準、高檔次,在量的增長的同時,更注重質的提升,走新型工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第一,在規劃上,做到資源綜合利用,在有資源、靠近煤礦的地方建設熟料基地,消化煤矸石和工業廢渣,在有市場、靠近電廠的地方建設粉磨站,消化電廠的粉煤灰,建成綠色環保生態生產線;第二,在項目建設上,堅持“低投資、短工期、快達標”,確保每條線都建成全國“投資最少、工期最短、達標達產最快”的樣板工程;第三,在工藝技術上,全部采用國際先進的新型干法技術,生產過程采用計算機自動化控制,實現“崗位無人值守”;第四,在管理手段上,實行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即通過計算機系統管理軟件和工業電視的遠程監控技術,對企業物流、銷售、財務結算等進行實時監控,避免戰線過長造成的管理失控;第五,在布局上,形成區域根據地,進入一個地區,就要左右當地的水泥市場,取得控制權,不建則已,建則必控,形成規模,形成優勢,擠壓落后的立窯水泥企業,促進當地水泥結構的調整。我們的總體規劃是:“東進西擴、南北輻射”,建成濟南、濰坊、淄博三大熟料基地,構筑濟南、聊城、德州、淄博、濱州、東營、濰坊、青島八大水泥市場。2005年,形成熟料產量2000萬噸,水泥產量3000萬噸。
一是在充分利用濟南的石灰石資源,建設兩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分別在德州、聊城建設兩條年產200萬噸水泥生產線。連同濟南本部現有能力,在山東西部形成年產熟料580萬噸、水泥900萬噸生產能力。
二是以淄博加快淘汰立窯水泥為契機,在淄博建設兩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分別在淄博、東營、濱州建設三條年產200萬噸水泥生產線,在山東中部形成年產熟料320萬噸、年產水泥600萬噸生產能力。
三是以占領青島水泥市場為目的,在濰坊建設兩條日產2500噸和兩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在青島建設兩條年產200萬噸水泥生產線,在山東東部地區形成年產量熟料560萬噸、年產水泥700萬噸。
在“三大熟料基地、八大水泥市場”基礎上,集團還加將利用已形成的規模優勢,實施低成本的兼并收購,最終完成統一山東水泥市場的歷史任務。
按照以上規劃,去年我們先后建成投產了7條水泥生產線,今年確保建成9條水泥生產線,形成2200萬噸左右生產能力。再加上低成本的整合重組以及實施“進軍京津、輻射東北”戰略,確保2005年實現水泥3000萬噸這一階段性目標。
山水集團通過“做大水泥主業”,不僅提高了集團核心競爭能力,而且在促進全省水泥結構調整中的作用也逐漸發揮了出示范帶動作用。近幾年,我們先后淘汰了濟南水泥廠、東方紅水泥廠、商河水泥廠、中建八局水泥廠、長清水泥廠共計13條立窯工藝線約150萬噸產量,收購的青島流亭水泥廠、濰坊水泥廠,經過實施重大技術改造,獲得了新生,其中流亭水泥廠原來產量只有幾萬噸,目前已達到200萬噸,成為青島當地唯一的新型干法水泥大型生產基地;濰坊水泥廠在原有100萬噸立窯水泥基礎上,現在已經達到250萬噸左右生產能力,不僅實現了規模增長,而且實現了結構優化升級。隨著集團的對外擴張,促進可全省各地水泥產業的結構調整,以淄博地區為例,由于山水集團的進入,當地政府已經決定淘汰所有的立窯企業共計480萬噸產量。
各位領導,國家下發的103號文,我們認為,對于處于結構調整時期的中國水泥工業來說,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希望企業和政府雙管齊下,共同推進淘汰落后、發展先進的實施進程。山水集團也愿意以實際行動,繼續探索實踐,為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做出更大更新的貢獻。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