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不斷,工程機械企業如何應對?
近期,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城鎮化呼之欲出,鐵路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大規模施工期的背景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迎來美好的未來。然而工程機械企業在對新一輪投資高潮到來翹首以待的同時,還應該更多的對“它”和企業自身有個深刻的認識。保持理性的發展,才能保持自身的增長。
大規模棚戶區即將開啟
2013年6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隨后,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提出在過去五年大規模改造棚戶區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今后五年再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林區、墾區的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其中2013年改造304萬戶,逐步將非集中成片城市棚戶區統一納入改造范圍。
戶棚區
與之前各地開展的舊城改造有所不同,棚戶區是指建筑密度大、結構簡陋、安全隱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基礎設施不配套的住房較為集中的區域。目前棚戶區分為城市及國有工礦、林區、墾區和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五大類。棚戶區居民多為低收入群體,包括眾多企業老職工。
棚戶區改造傳遞出決策層意在穩定增長的信號,棚戶區改造對拉動投資具有一定意義,緩解了市場此前對于經濟增速的擔憂。有分析表示,假設按每套面積50平米,每平米投資2000元簡單測算,每年200萬至300萬套棚戶區改造房建設將拉動2000億至3000億元左右的投資額,貢獻投資增速3%左右。這無疑為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回暖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城市基建迎來春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議確定重點要加強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強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加強地鐵、輕軌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統建設等。
城市基礎建設
“全國有28個城市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或在建。其中,12個城市已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去年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黃民曾透露,預計到“十二五”末,28個城市將擁有3000公里運營線路。
而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相關專家介紹,到2015年,全國城市規劃交通總投資將達1.2萬億元。到2020年,將有40個城市建設地鐵,總規劃里程達7000公里,是目前總里程的4.3倍。
正在推進北京新機場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先后批復了沈陽9號線一期工程、10號線,武漢8號線一期工程等8個軌道交通項目,另有10個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預計下半年開工建設。
[page]
鐵路公路建設將提速
在7月2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之后,這次會議研究部署了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進一步加快中西部鐵路建設。按照國務院的規劃,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從年初計劃的6500億元上調到6900億元,明后兩年總計將完成投資1.4萬億元。同時,2013年新開工項目由37個調整為47個。
根據鐵路總公司的數據,上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僅完成2159億元,僅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的約31%.由于上半年開工項目寥寥,據不完全統計還不到10條,要完成調整后的新開工項目規劃,下半年或將集中開工近40條新線。
鐵路建設
對于交通投資規模,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經濟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李連成表示,“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將達12萬公里,目前通車里程是9.5萬公里,再加上鄉鎮、建制村以及一些線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資規模在2.5萬億左右;“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
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將于9月底前上報國務院,并有望于今年年底出臺。
為解決資金缺口,國家發改委已于7月初正式下發批復文件,同意中國鐵路總公司2013年分期發行中國鐵路建設債券1500億元,其中資金將用于曾出現停工、緩建的多條中西部鐵路。上半年完成鐵路基建投資1869億元,僅占全年計劃5200億元的36%.要完成全年任務,下半年鐵路投資將實現井噴。
下半年,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城鎮化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包括交通、水利、城市建設、資源開發等在內的開發項目如火如荼地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好轉和下游行業復蘇,為工程機械的銷售提供了有利的市場環境。
工程機械企業需謹慎對待
雖然無論從中央、交通部門、地方政府發出的聲音來看,未來投資逐漸加大以成為一種趨勢,但是目前在可預見的時期里,中央不會推行大規模的刺激性投資計劃,而各地方政府又普遍負債率偏高。因此對于中國工程機械來講,很難出現快速全面復蘇的情況,相對的可能會出現緩緩的長期復蘇或分層次的復蘇,(像今年年初小型挖掘機銷售異常火爆,其它種類產品銷售仍顯低迷)因此工程機械企業應時時“把脈”市場,謹慎對待市場的各種變化并應竭力避免重復過去的老路。
另外工程機械行業專家指出,我國很多工程機械企業大都是“跟風走”,根據市場熱度來決定自身的產品結構和管理結構,這樣做的結果便是:起初因為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會獲利,但從長遠看,這種做法對企業自身長遠發展十分不利,因為為了短期業績而放棄長遠目標,最終只能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德國企業大都具有執著精神,一旦進軍某個行業,就會專心致志地做好這個行業,斷不會因為其他行業眼前的“錢景”而轉換經營模式,毫無疑問,這便是他們的成功之道,也是我國工程機械企業所缺乏的。
因此,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還需要拓寬產業鏈,不能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里,同時要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一個成功的工程機械企業不會把全部投入放在本行業,而是兼顧其他方面,形成多個增長點,以此實現企業多元化的發展。這樣,不管整個行業處于任何狀態,經營模式合理的企業,都會保持自身的增長。
編輯:紀海波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