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電荒難道只有上調電價一條路?
3月份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淡季“電荒”現象,浙江、湖南、江西、重慶、貴州等地均不同程度的呈現用電緊張態勢,各地相繼采取限電和讓電措施。北京師范大學能源與戰略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衛斌在接受中新網能源頻道采訪時表示,電煤供需矛盾是造成此輪“電荒”的根本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是上調電價。(中國新聞網4月28日)
一句供需矛盾成了專家嘴里電價必須上漲的理由,看來此次的電價上調又是沒得商量。中國的任何事情都是輿論先行,每一次水電煤氣的漲價,這些壟斷企業和一些所謂的專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踩著節拍,適時大放煙幕彈,在公眾還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們早已舉著冠冕堂皇的大旗把價漲得高高的,然后在背后偷著樂。
今年的電荒提前成了此次漲價的導火索,官方和專家給出的理由:一是關停部分小煤礦,煤炭產量下滑,使得火電企業電煤告急,電力供應趨緊。二是國際油價的不斷上升帶來運輸成本的增加,使電煤的價格直線上升。因此一些發電企業少發電或者不發電,加劇電力供應的緊張。
也許真的是成本增加了,但并沒有確切的數字表示虧損,即便是虧損了,做為企業,經營有賠有賺,何況是大型國企還承擔著公益和社會責任,就這么在乎一時的利潤高低或虧損嗎?如果所有的企業都以漲價轉移經營壓力,那么百姓的日子還要不要過下去。
即便真的有壓力,也不是除了漲價就別無他法了。壟斷國企的高薪酬高福利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難道不可以把員工、高層中層人員的薪酬或福利暫時降一降。就在今天,有新聞報道安徽省電力公司近年來以“車改”之名,為全系統約300名副處級以上干部配備公務自駕車,標準逐年提高,從最初的奇瑞到現在的邁騰,一切車輛手續及費用由公司負責。由此可以看出,是否真的有壓力,他們比誰都清楚,只不過又在打自己的小算盤罷了。
隨便找一個什么理由以要挾的手段達到漲價的目的,這和強盜的掠奪有什么區別。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是內蒙古、山西等主產區煤炭產量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今年煤炭生產總量是有保障的,一方面卻是專家一定要漲價的叫囂,其結果只能是引起公眾的質疑和反對。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