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價格反彈而動力煤價卻繼續下滑
“焦煤和動力煤在用途方面有所差異,漲跌不一是受不同因素影響所致。”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邱希哲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解讀稱:“焦煤價格略有企穩并不能表明這個市場已經趨于回暖,短期的、小幅的上調或是‘回光返照’的前奏,目前尚未有明確消息支撐焦煤價格大幅上揚,煉焦企業、鋼鐵企業、有色冶煉企業回補庫存或是此次價格上行的主要因素。”
進入8月份,山西等全國焦炭價格出現拐點。山西焦協副秘書長劉太來向媒體表示,此次上調焦炭價格,主要原因是鋼材市場與煤炭市場近日有所反彈。進入7月份,受鋼材價格不斷上漲的影響,鋼廠對焦炭市場打壓的動作有所放緩,再加上煉焦煤價格開始企穩,焦化廠故借機上調焦價。
“山西省焦化企業在18到20周之內焦炭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約800元/噸,造成焦化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虧損也是此次調價的原因之一。”劉太來還表示。
據悉,目前,市場對焦炭價格上調的反應良好,鋼廠已經普遍接受焦化廠焦炭30元—50元/噸的漲價要求。7月份以來,下游鋼材價格明顯走高,鋼鐵市場發生明顯變化,國內焦炭市場探漲氣氛開始有所積聚,部分焦化廠就表達了漲價意愿,8月初,山西省焦協公布焦炭上漲價格時,鋼廠普遍接受了焦企的漲價要求。
對于這一現象,劉太來向媒體表示,煤炭、焦炭、鋼鐵同屬一條產業鏈,一條產業鏈上的企業,應該相互支持,包容并濟,爭取互利、共享、共榮,實現和諧共贏。鋼鐵工業的發展是焦炭市場發展的基礎,鋼材終端市場的需求正在恢復,基于鋼市數據的持續好轉,鋼企對于焦企的漲價要求逐步接受,正是同一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根據市場供求的變化情況互助互盈、謀求共同發展的表現。
有媒體報道稱:近期宏觀層面傳出的政策信號表明,棚戶區改造、鐵路投資及城鎮化建設將成為下半年至今后較長時期內國家投資的重點,必定會增加用鋼的需要,將進一步助推焦炭市場的回升,焦炭價格在下半年實現弱勢反彈的可能性較大。
而動力煤仍處于價格不斷下滑的劣勢。自去年9月開始,國內煤炭價格已經連續下跌10個月,早已跌破發改委年初設定的5%煤電價格聯動預警線。迎峰度夏以來,全國日發電量屢創新高,這不禁讓人寄望于火電廠對動力煤需求會有所增長來贏得市場回暖。然而,冰冷的動力煤市場仍無動于衷令人失望。
“全國用電高峰期已經到來,但電力缺口卻不如往年來得明顯,今年電力供給基本能夠滿足需求,拉閘限電現象不會大面積發生。”邱希哲分析指出:“受此影響,火電行業、煤電行業并不會有實質性的利好消息出現,動力煤市場回暖的期望恐要落空,煤企生存困境仍將長期存在。”
有關專家表示,這緣于煤炭產能的快速釋放,加劇了全社會煤炭庫存的高位趨勢。煤炭產能建設超前、產量過剩和煤炭需求不足成為當前煤炭市場持續不景氣的重要推手。也有人認為,國內供給及進口煤總量的增加才是導致煤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但煤炭產能過剩卻是導致煤價下滑不爭的事實。
據悉,“十五”期間,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2253億元,年均450.6億元。到了“十一五”期間,相關投資就猛增至12489.7億元,其中年均投資額2497.94億元,超過了“十五”的總和。
“十二五”期間,這一數據再次翻番,2011年、2012年分別為4907億元、5286億元,直至今年上半年,煤炭采選業成了采礦業中唯一同比下降的行業,但即便如此,也高達2049億元。也就是說,從“十五”至今,煤炭采選業累計投資約達2.7萬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近10多年來,我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幾乎像一匹掙脫了韁繩的野馬越跑越快,無法停下來,直到今年上半年才被“需求不足”硬生生地拉住了半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錢平凡向媒體表示,這種跳躍式的投資行為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煤炭黃金10年期間,大家都認為投資煤炭容易賺錢,風險小回報高,不免蜂擁而上,“那時煤炭央企在蒙西買煤礦是不計成本的,動輒上百億,絲毫不猶豫。”這還可以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予以解釋。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高級副總裁、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李俊松形象地歸之為“投資的慣性行為”:“一個煤礦的投資分幾個階段,比如前兩個階段已經投資了20億元,那么不可能因為目前煤市的不景氣就中斷后續的10億元投資,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巨量的煤炭洗選業投資使得我國煤炭產能建設超前,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以來,我國年平均增加煤炭產能4億噸,導致市場過剩壓力不斷加大。
那么,動力煤企該作何打算來挽救不斷下滑的煤價?邱希哲認為:一方面,壓縮規模、限量保價是煤企的當務之急,目前煤企降低成本支出、削減財務開支的空間非常狹小,只能通過非常規措施來提振煤價;另一方面,轉型是煤企生存發展的必要途徑,向煤電聯營、新型煤化工或新能源產業靠攏是明智之舉,煤企應當早作打算。
編輯:周利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