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協會優勢,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但是,我省水泥工業存在著一定問題,主要是水泥工業大而不強以及生產工藝落后,質量穩定性不理想,環境污染等問題。近幾年來,我省堅決貫徹國務院關于“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采取果斷措施,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一是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到去年底已關閉、取締131家落后立窯企業,生產能力達1100萬噸,沒有發現新建立窯和已淘汰小水泥“死灰復燃”情況。最近,東莞市政府還決定,為迎接經濟發展高潮,政府以補償的方式,三年內關閉市內的所有立窯水泥生產企業。
二是支持加快發展新型干法旋窯水泥。在新型干法旋窯項目實施過程中注意量力而行,穩步發展。根據協會初步統計,目前已開工的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有16條,生產能力1611萬噸;已立項或擬建的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熟料生產能力1700多萬噸。從建設規模看,上述新開工和擬建設的新型干法旋窯項目中, 2000噸/日以下生產線只有6條(均為2001年以前審批的項目),其余均為2000噸/日以上的項目。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規模占絕大多數,不存在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同時也沒有發生盲目投資的現象。
三是合理布局。根據石灰石等礦山資源和交通運輸等建設條件,對全省的水泥生產劃定為三大基地,即粵西、粵北、粵東。重點是粵西和粵北。珠江三角洲現有的立窯企業有條件的要逐步改造為粉磨站或向下游產業發展。為推進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今年1月省經貿委首次為地處粵西山區的廣東亨達利企業集團主持召開《廣東亨達利企業集團公司產業發展與技術改造規劃論證會》,為其發展為2000萬噸規模的水泥大集團大開綠燈。
通過幾年的整頓、調整,我省水泥結構逐步得到改觀,先進的新型干法旋窯生產能力有所增加,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正在沿著既定的目標健康發展。主要標志是:
1、水泥總產量基本得到調控,供需相對平衡。
據我會統計,2000-2003年以來,全省實際水泥總產量分別為6018萬噸、7137萬噸、7442萬噸、8011萬噸;而廣東省市場的實際消耗量分別約為7500萬噸、8050萬噸、8500萬噸、9100萬噸。產銷平衡略有缺口,缺口部分主要是優質的旋窯水泥供應不足,需要靠廣西、湖南、江蘇、山東、福建等省市的水泥進行補充。
2、技術結構有了較大的改觀。
2003年實際水泥企業數約530家,比調整前的1999年661家少131家,但水泥總產量從5522萬噸增加到8011萬噸,其中,立窯水泥產量的比重從1999年的90.98%下降到2003年的80.95%,減少約10個百分點;旋窯水泥產量的比重從1999年的9.02%提高到2003年的19.05%,增加10個百分點有多。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產量的比重也從1999年的3.3%提高到2003年的7.58%,增加4個多百分點。具體見下表。
廣東省各種生產工藝生產能力分布表
生產方式 1999年水泥總產量(萬噸) 占總產量的比例(%) 2003年水泥總產量(萬噸) 占總產量的比例(%)
立窯 5024 90.98 6485.17 80.95
旋窯 498 9.02 1525.83 19.05
其中:
預熱器窯(含半干法、余熱發電窯) 84.06 1.52 253.47 3.16
中空窯 29 0.53 28.86 0.36
窯外分解窯 182 3.3 607.45 7.58
濕法 202.94 3.68 430.77 5.38
粉磨站 0 205.28 2.56(新增)
合計 5522 100 8011 100
預計到2006年全省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熟料產量將達到3651萬噸,占全省熟料總產量的38.14%。
3、產品結構得到了改善。通用水泥的強度等級100%為32.5及以上,比1999年的85%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42.5強度等級及以上水泥占25.2%,比1999年的12%提高13個百分點; 52.5強度等級及以上水泥占0.96%,而1999年尚未能穩定生產該等級的產品。
4、能源消耗呈下降趨勢
(1)、煤耗:2002年全省水泥熟料標準煤耗平均為140公斤/噸,比1999年全省水泥熟料標準煤耗平均為149公斤/噸下降6.04%。其中,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熟料的標準煤耗平均為120公斤/噸;立窯熟料的標準煤耗平均為145公斤/噸,先進機立窯熟料的標準煤耗為125公斤/噸。
(2)、電耗:2002年全省水泥綜合電耗平均為83千瓦時/噸,比1999年全省水泥綜合電耗平均為85千瓦時/噸下降2.3%。其中,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的水泥綜合電耗平均為105千瓦時/噸;立窯水泥綜合電耗平均為80千瓦時/噸,先進機立窯的水泥綜合電耗達65千瓦時/噸。
5、環境狀況逐步好轉
在環保類別要求較高的廣州、佛山、東莞、江門、清遠等地區約有20%以上的水泥企業實行消煙除塵,其它企業也大都采用靜電、水膜等除塵,收塵效果有所提高。
以上成績的取得,主要是各級政府特別是省政府各部門貫徹國務院關于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態度堅決、決策正確、措施得力、行動果斷和水泥行業廣大職工的積極努力、奮力拼搏的結果。
2003年10月25日和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和省長黃華華分別視察了廣東亨達利水泥廠有限公司和廣東興寧市寧江建材實業有限公司,并做了重要指示。省領導對水泥企業的關懷和支持,使我省水泥產業的全體員工特別是省政府各部門都受到了振奮和鼓舞。
在這場水泥結構調整的戰斗中,廣東省水泥工業協會上跟政府,下聯企業,積極努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作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水泥工業的健康發展。我們主要做了如下四項工作。
一、正確引導。
1、積極宣傳國家和省關于水泥工業“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除利用開年會、理事會和下水泥廠時作宣傳工作外,我們將國家和省的有關方針政策原文在《廣東水泥》會刊上刊登,發給企業學習領會,貫徹執行。
2、組織水泥企業到先進省參觀考察。浙江民營水泥企業發展很快,對水泥產業結構調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組織民營企業前往考察學習。通過參觀,引導他們堅持發展方向,自覺調整。山東省立窯水泥廠淘汰改造為新型干法旋窯水泥做法較好,我們又組織立窯企業赴山東考察。通過考察,推動立窯企業的改造。
3、召開水泥工業發展研討會。我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任務重,為了使企業明確發展方向,我們組織了規模以上企業領導參加的水泥發展方向研討會,請中國水泥協會和省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作報告,請先行一步的企業作大會發言。得到與會者好評,紛紛要求多召開一些這樣的會議。
二、深入調研。
1、積極參與《廣東省水泥行業競爭力研究報告》調研。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由省經貿委組織實施,委托中國建材規劃院承辦的。我們派員協助中國建材規劃院進行現場調研,并提供大量的基礎數據和資料,參加報告論證等工作。通過調研和論證,認為廣東省發展水泥工業有市場規模大、水陸交通便利和局部資源豐富的優勢,應繼續保持本省企業在廣東水泥市場的主導地位,并占領港澳地區水泥市場,同時對水泥工業產區布局,工藝技術結構提出了建議。
2、廣東省水泥企業基本情況的調研。通過調查核實,逐步摸清了全省水泥工業的“家底”,特別是大而不強的矛盾和“四大五低”即產品總產量大、企業數量大、職工隊伍大、能源消耗大和勞動生產率低、集約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場應變能力低、經濟效益低等問題。及時向省政府主管部門反映,為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決策提供了依據。
3、廣東新型干法旋窯水泥項目建設進度緩慢的調研。一段時間以來,不少項目已立項幾年,甚至十幾年還沒有實施。我們組織人員到一線走訪,發現進度緩慢的主要原因是:不少項目特別是民營項目,是由于資金困難而擱淺;沒有可調劑的等量立窯生產線供淘汰,使得項目實施受到制約;市場的無序競爭,又缺乏政策引導,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我們及時向省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反映,得到認同。
三、積極建議。
積極向省政府有關部門提出了我省水泥工業建設項目,合理布局,發展方向等10條合理化建議。
1、提出了廣東省水泥工業建設項目要求的五條建議:
一是對單機規模為日產4000噸熟料及以上的新建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項目,凡在粵西臨西江流域和粵北臨北江流域及鐵路臨線的山區,交通運輸便利、有資源、供水供電設施便利、資金來源有保障的,要優先安排計劃,促其大上快上。
二是鼓勵20萬噸以上符合建設條件的立窯水泥企業和濕法水泥企業利用自有資金改造為日產2500噸熟料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不含珠三角地區,中心城鎮鎮區和近郊區(半徑5km以內)、風景旅游區等地區的水泥企業)。
三是對于經濟落后的山區和老少邊窮地區,可適當考慮將立窯改造為日產1000噸熟料以上的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
四是珠三角地區粉磨站項目除應遠離城市市區、中心城鎮鎮區和近郊區及風景名勝區外,同時滿足要三個要求,即新建項目水陸交通必須便利,年粉磨能力80萬噸及以上;立窯廠擴建或改建粉磨站,單機粉磨能力30萬噸及以上,磨機直徑2.6米及以上;有穩定的熟料供應渠道、混合材資源豐富且低廉、電價合理、臨近市場。
五是促進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的加速發展,應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發展的項目,可考慮采用備案制;對所有水泥項目的批文應規定時效。
2、提出了合理布局廣東水泥工業的兩條建議。一是區域布局。重點建設粵西、粵北和粵東三大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其中,粵西、粵北基地是重中之重。二是扶優扶強。在三大基地中,選擇2至3個龍頭企業,使其生產能力迅速達到1000萬噸以上;鼓勵4至5個有發展潛力的水泥企業發展成500萬噸以上規模的企業。實施的結果是目前廣東省已開工和已立項擬建設的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三十多條,新增熟料生產能力約3300多萬噸。主要分布在行業規劃發展的粵西、粵北和粵東這三個生產基地。
3、提出了廣東水泥工業的發展方向的三條建議:
一是在規模的選擇上,結合廣東省的具體特點,重點發展日產4000噸及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預分解水泥生產線;適度發展日產2500噸及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預分解水泥生產線;禁止新上日產2000噸以下規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和其它落后的工藝生產線。
二是立窯水泥要以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環境污染和提高安全生產保障為重點進行改造,支持珠江三角洲符合粉磨站建設條件的立窯企業改造為粉磨站或向下游產業發展。
三是鼓勵水泥企業向利廢環保型方向發展。在有資源、有能源、水陸交通便利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的遠郊,結合城市垃圾處理設施,適當布局一、二個利用廢物作原燃材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
四、熱心服務。
1、民營企業的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項目因資金困難建設進度緩慢的問題,協會通過不同途徑向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呼吁,要求給民營企業以平等待遇,通過多種渠道,讓民營企業家與各界金融人士接洽,拓展項目資金來源;
2、為企業提供新型干法旋窯水泥項目建設前期的咨詢服務,有效地減少了投資的盲目性。幾年來協會不遺余力地宣傳、引導水泥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企業對水泥生產新工藝、新技術的認識和采用,積極鼓勵有條件的水泥企業新建或改造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極大地推動了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的發展。
當然在執行產業政策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時至今日我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工作仍相當艱巨,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1、廣東省水泥企業的集中度仍然很低,從我會統計的數字表明,2003年廣東省水泥產量為8011萬噸,企業數為525家,企業的平均規模只有15.25萬噸,遠低于山東28.2萬噸,江蘇27.9萬噸,浙江26.06萬噸,差距不斷拉大
2、廣東省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排列廣東前十名的企業總量只占全省總量的15%左右,前十名企業的總量中立窯熟料占了47%。
3、產業結構調整,觸動方方面面的利益,如果各級政府不給予支持(如補償)和配合,則結構調整工作舉步維艱;
4、上新型干法旋窯水泥項目時仍嚴格執行等量淘汰的產業政策,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一些地區和投資者如果沒有對應的立窯數量可供淘汰而放棄項目的建設,使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的發展受到制約,也不利于現有規模較大、管理水平較高的立窯水泥企業通過在線擴建新型干法旋窯水泥項目,從而使企業迅速做大做強;
5、廣東省市場的需求持續多年處于高位狀態,但水泥產品結構性矛盾仍然較為突出,優質高標號的旋窯水泥供不應求,而立窯水泥的供應量相對過剩。為此廣東省水泥總量的控制點難以確定。
關于貫徹國辦發[2003]103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盲目投資若干意見的通知”問題很及時,通過初步學習,我們擬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1、認真學習國辦發[2003]103號文件和省政府主管部門落實文件的有關決定,深刻領會文件的精神,積極宣傳文件和有關決定的精神,把貫徹文件精神作為今年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2、按照文件要求,對我省水泥投資建設項目進行一次摸底,配合政府部門的清理工作。
3、按照文件要求,認真研究盡快建立和完善市場信息發布制度,正確引導投資方向。
4、協助政府部門,加快出臺水泥使用管理規定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目前協會已草擬了初稿,待形成正式文件后報主管部門)。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