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行業準入工作是否應該進行期中評估為好
2011年1月1日起實施《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工原[2010]第127號)。2011年8月24日配套的《水泥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原[2011]406號)頒布。
2012年6月25日擬公告的符合水泥行業行業準入條件109條生產線名單(第一批)公示。9月20日符合《水泥行業準入條件》108條生產線名單(第一批)公告。與公示相比,拉下了1條生產線。
2013年1月14日擬公告的符合水泥行業行業準入條件118條生產線名單(第二批)公示。2013年3月26日符合《水泥行業準入條件》112條生產線名單(第二批)公告。與公示相比,拉下了6條生產線。
2013年6月21日擬公告的符合水泥行業行業準入條件93條生產線名單(第三批)公示。8月19日符合《水泥行業準入條件》92條生產線名單(第三批)公告。與公示相比,拉下了1條生產線。
歷時2年又8個月,獲準公告的生產線共計312條,經公示后,拉下了8條。這些已獲公告的生產線均是新干生產線,按統計數據,截止2012年全國有新干生產線1637條,已公告的則占19%,不到1/5。如按此速度,兩個五年計劃期也完不成。
據建材聯合會稱,截至2013年6月,水泥在建新型干法生產線和粉磨系統項目432個,其中水泥熟料在建生產能力3.5億噸,在建生產線290條;水泥在建生產能力5.6億噸。這290條生產線一般開工應是在2012年,也不會早于2011年。這就告訴我們,現在審查準入條件生產線的進度與當前在建生產線進度雖然談不上(準)入不敷(產)出,但也大致相當了。
如果一件工作事項要5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完成,則為工作規劃。如1、2年可完成,則為工作計劃。如立馬能完成,則為工作內容。看來,準入工作要制訂出準入工作中長期規劃,才能更好推進!
按《水泥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進入公告名單的生產線所屬企業要嚴格按照準入條件每年開展一次自查,并形成企業自查報告。每年1月31日前將上年度自查報告報送省級工業主管部門。省級工業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國土和環保等相關部門對公告企業保持準入條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審查企業自查報告。每年2月28日前將上年度監督檢查結果和企業自查報告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按此要求,第一批108條生產線應該開展了自查,并將自查報告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有關報道中,見到工信部原材料司組織專家組對已公告水泥生產線保持準入條件情況進行現場檢查的消息,沒有主管部門對已公告水泥生產線保持準入條件情況整體數據和相應的內容公告。自查、保持準入條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是否已常態化?
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水泥產品許可證審查部消息,針對生產許可證有效期滿或新線申請,將嚴肅審查程序,嚴格把關,把遏制水泥新增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落到實處。對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文件下發后新建的水泥項目,包括一些弄虛作假置換產能的建設項目,必須憑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的合法手續才予以受理,對違反規定新建項目一律按行政不予許可處理。
工業主管部門在檢查水泥行業已公告生產線時表示,開展準入公告管理,對規范行業準入、改善管理措施、提高質量效益、加快轉型升級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加大準入管理力度,支持對標達標,并加強與生產許可證等工作聯動,倒逼落后產能退出,促進優勝劣汰?!皽嗜搿迸c“許可”工作如何聯動,互為前提還是互為因果,似也應有統籌協調,別讓企業“奔波”。
從有利于社會識別和監督出發,更需要的是在準入條件審查中,公告哪些不符合條件的生產線以審查被拒之于門外。就如對食品檢查一樣,老百姓關心的是不合格該下架的食品清單,而不是一長串合格食品名單。
在這里,有必要建議工業主管部門對水泥行業實施《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工作進行期中評估。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7號)文件中要求強化政策約束機制,其第一項工作就是“嚴格市場準入。強化安全、環保、能耗、物耗、質量、土地等指標的約束作用”,“制定和完善相關行業準入條件和落后產能界定標準,提高準入門檻,鼓勵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進產能”。評估這項工作是否起到了應有的“門檻”作用和“約束”作用,嚴格了“市場準入”。此外,也得評估一下,耗費了多少行政資源,取得的效果如何!希望不是用“一定的促進作用”加以概括。下一步是加速,是轉向,是調頭還是另辟奚徑,應該有個說法。
編輯:劉冰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