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經濟“減擋期”加速化解產能過剩
像堡山水泥有限公司一樣被列入首批淘汰產能的水泥企業還有526家。7月25日,工信部發布了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涉及煉鋼、煉鐵、造紙、水泥等行業總計1000多家。
當前,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的大環境下,中國正處于經濟增長的換擋期和結構調整的陣痛期,面臨多年未有的內外錯綜復雜局面。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告別以往兩位數增速的高平臺,中國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凸顯經濟下行壓力。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5%的背景下,中央提出要穩增長、調結構,一是意味著經濟下滑不能過快突破“底線”,二是經濟增長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靠投資拉動過快增長,應抓住經濟“減擋期”加速化解產能過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中國就開始提出淘汰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的落后產能。十年之后,列入落后產能名單的行業從3個增加到19個,過剩行業的產能在不斷調控中卻突飛猛進。
早在2010年,中國第一產鋼大省河北就提出在“十二五”(2011-2015)期間,鋼鐵產能硬性指標為9500萬噸,并且“只減不增”,但實際上河北省鋼鐵產能去年達到了2億多噸。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說,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鋼材需求增長有所放緩,而國內粗鋼產量大幅增長,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并沒有改變。
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分析,企業擔心市場份額流失,同時防止銀行停貸,即使不盈利也要維持生產。
不僅是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產能大量過剩,多晶硅、風電等新興產業領域的產品也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
莊健認為,在產能過剩日益加劇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波助瀾作用。大規模上項目能夠拉高GDP,還能貢獻大量的稅收和就業。另一方面,出口疲軟和國內消費增長乏力也使得工業行業產能利用率不高。
光伏企業江西賽維LDK總裁佟興雪建議,政府應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一方面制定產業布局規劃,明確哪些區域鼓勵發展,哪些區域限制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光伏行業協會建設,發揮行業協會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
分析人士認為,2012年以來,由于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國際市場持續疲弱,中國工業領域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這種狀態持續發展下去,將嚴重影響經濟健康發展,還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這種風險已經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當前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落后產能退出有利于促進供需平衡、調整存量結構,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力,推動工業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苗圩表示,淘汰落后產能會涉及企業職工安置、資產損失、債務處理等一系列問題,對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在短期內會有一定影響,但同時也為先進產能騰出了寶貴的資源、能源、土地、市場空間和環境容量。
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認為,企業當前較可行的方式是推動產品升級,趁市場有所好轉加速去庫存,進而盤活資金,從低端產能中抽身出來。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