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工業也當成為環保產業中一員
8月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資源環境制約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解決節能環保問題,是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意見》明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對拉動投資和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節能減排和民生改善,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
作為水泥工業本身是耗能大戶,是節能服務產業的服務對象,是落實萬家企業節能量目標,加大對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的評價考核力度的對象。《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要求,用能單位廣泛采用“節能醫生”診斷、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管理師制度等節能服務新機制改善能源管理。而前些日子就有報道,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關于全省萬家企業2012年度節能目標責任考核結果的公告》,未完成考核共有30家,其中就有2家水泥企業。水泥企業應該適應采用“節能醫生”診斷等節能服務新機制,努力改善能源管理,實現節能目標。
作為水泥工業本身是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的產業,是環保服務產業的服務對象,但水泥工業窯爐作業的特點,又決定了水泥工業可以為環保服務,可以成為環保產業成員。
《意見》主要目標中提出,節能環保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污染物防治和安全處置、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取得重點突破;在主要目標中也同時提出,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脫硫、脫硝設施運營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綜合環境服務得到大力發展。
《意見》要求,圍繞重點領域,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其中要求,提升環保技術裝備水平,治理突出環境問題。示范推廣大氣治理技術裝備。加快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大力發展脫硝催化劑制備和再生、資源化脫硫技術裝備,推進耐高溫、耐腐蝕纖維及濾料的開發應用,加快發展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和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及其裝備。這些內容正是水泥產業提升環保水平所需要的。
在提升環保技術裝備水平,治理突出環境問題的內容中,還包括了開發新型水處理技術裝備。推動形成一批水處理技術裝備產業化基地。重點發展污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技術裝備。推動垃圾處理技術裝備成套化。采取開展示范應用、發布推薦目錄、完善工程標準等多種手段,大力推廣垃圾處理先進技術和裝備。
在國務院2011年下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確,鼓勵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近幾年中,利用水泥窯處置廢棄物、生活垃圾、污泥等方面已有不少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示范工程投入運行,海螺、華新、中材、金隅、華潤、中信集團等已取得實際成效,并為社會認可。
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其最大的優勢在于處置干凈,沒有令人頭疼的二惡英或飛灰填埋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其殘余物本身還是水泥制造的原料,俗稱為吃干凈。缺點則在于處置溫度相對偏高,單位處置能耗相對費些,另外水泥窯還有計劃停窯和臨時停窯,需要當地統籌考慮遇停窯時候補措施能跟上。另外,從已建的工程看,在國人的垃圾分類意識還沒有提高到應有高度前,生活垃圾不用分類,一股腦進行處置的做法還深受地方政府領導的好感,且解決了“實際”問題。
水泥工業在環保方面既是環保產業的服務對象,同時又是環保產業的成員。在延伸水泥產業鏈時,發展砂石骨料、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固然是重要方面,但水泥工業向環保產業延伸也應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
工信部在今年對水泥工業要求的八項工作中,第七項就是是發揮水泥窯獨特優勢,推進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產業廢棄物示范,拓展水泥產業綠色環保新功能,擴展發展新空間。目標是朝著“逐步將水泥行業打造成經濟社會發展“要我干”的不可或缺產業”。水泥工業也當成為環保產業中一員。
編輯:劉冰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