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實施方案
陜西省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實施方案
為確保全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任務的順利完成,根據2012年我省污染物減排進展情況及2013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要求,結合《陜西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陜西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
2013年全省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標為: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計劃在2012年53.62萬噸基礎上削減2%,控制在52.54萬噸以內,其中工業源和生活源計劃比2012年削減2%,控制在32.63萬噸以內;氨氮排放量計劃在2012年6.19萬噸基礎上削減2.9%,控制在6.01萬噸以內,其中工業源和生活源計劃比2012年削減2.9%,控制在4.14萬噸以內;二氧化硫排放量計劃在2012年84.38萬噸的基礎上削減3%,控制在81.85萬噸以內;氮氧化物排放量計劃在2012年80.82萬噸的基礎上削減4%,控制在77.59萬噸以內。減排任務分解如下:
二、2013年度減排項目安排
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預測,2013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新增2.92萬噸、0.38萬噸、2.29萬噸(不含火電、鋼鐵)和7.46萬噸,在消化新增量的基礎上要完成2013年度減排目標,需實施以下減排項目。
(一)化學需氧量。共安排化學需氧量工業和生活減排項目223個,預計減排化學需氧量6.54萬噸,其中結轉2012年項目68個,預計減排量2.84萬噸,占總減排量43.43%;農業源減排項目228個,農業源排放量較2012年預計減少0.46萬噸。
1.污水處理設施項目135個,預計減排4.71萬噸,占工業和生活總減排量的72.02%,其中2012年結轉項目61個,預計減排2.74萬噸,占污水處理項目減排量的58.17%。
2.工業企業治理項目60個,預計減排0.87萬噸,占工業和生活總減排量的13.30%,其中結轉2012年項目7個,預計減排0.1萬噸,占工業企業治理項目減排量的11.49%。
3.結構減排項目28個,預計減排0.96萬噸,占工業和生活總減排量的14.68%。
4.農業污染源減排項目228個,預計2013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較2012年排放量減少0.46萬噸。
(二)氨氮。共安排氨氮工業和生活減排項目203個,預計減排0.86萬噸,其中結轉2012年項目66個,預計減排0.39萬噸,占總減排量的45.35%.農業源減排項目228個,農業源排放量預計減少0.05萬噸。
1.污水處理設施項目135個,預計減排0.66萬噸,占工業和生活總減排量的76.74%,其中2012年結轉項目61個,預計減排0.37萬噸,占污水處理項目的56.06%。
2.工業企業治理項目41個,預計減排0.1萬噸,占工業和生活總減排量的11.63%,其中結轉2012年項目5個,預計減排0.02萬噸,占工業企業治理項目的20.0%。
3.結構減排項目27個,預計減排0.1萬噸,占工業和生活總減排量的11.63%。
4.農業污染源減排項目228個,預計2013年氨氮排放量較2012年排放量減少0.05萬噸。
(三)二氧化硫。共安排減排項目266個,預計減排15.33萬噸。
1.按照全口徑核算,火電行業排放量變化項目93個,其中結構關停項目9個,工程項目84個,預計排放量減少10.36萬噸,占總減排量的67.58%。
2.按照全口徑核算,鋼鐵行業排放量變化項目9個,其中結構關停項目4個,工程項目5個,預計排放量減少0.41萬噸,占總減排量的2.67%。
3.非電工程項目97個,預計減排3.13萬噸,占總減排量的20.42%。
4.非電結構調整項目50個,預計減排1.24萬噸,占總減排量的8.1%。
5.其他行業減排項目17個,其中煤改氣項目5個、集中供熱替代項目12個。預計減排0.19萬噸,占總減排量的1.24%.
(四)氮氧化物。共安排減排項目163個,淘汰32691輛黃標車,預計減排11.5萬噸。
1.火電行業工程項目45個,預計減排6.64萬噸,占總減排量的57.74%。
2.水泥行業工程項目41個,預計減排2.33萬噸,占總減排量的20.26%。
3.除正常淘汰達到使用年限的機動車外,加速淘汰32691輛黃標車,預計減排1.48萬噸,占總減排量的12.87%。
4.結構關停項目60個,預計減排1萬噸,占總減排量的8.7%。
5.其他行業減排項目17個,煤改氣工程5個、集中供熱替代工程項目12個,預計減排0.05萬噸,占總減排量的0.43%。
三、減排措施
2013年是我省全面實現“十二五”總量減排目標的關鍵之年,全省各市(區)、各部門要繼續抓好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三大措施的實施,按照新的要求做好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建設,嚴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確保各項減排措施落實到位,實現年度目標任務。
(一)積極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堅持保優汰劣原則,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促進能源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各行業發展趨勢研判,制訂有針對性的方案,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擴大城市禁煤區、限煤區范圍,加快推進“氣化陜西”二期工程,大力提高關中地區工業、交通以及民用天然氣的普及使用率。加快沿渭城市涉水工業“退城入區”行動,通過落實新的排污標準,大力實施逼退戰略,淘汰關閉落后產能,發展新興產業。加速淘汰改造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加快淘汰 20萬千瓦以下普通燃煤電廠,淘汰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以集中供熱和熱電聯產替代小型燃煤鍋爐。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嚴格項目準入關,把總量指標作為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所有新上項目必須通過市場交易取得排污權,落實火電、鋼鐵、造紙、印染、化工等重點行業排污總量控制。嚴格重點行業排放標準、清潔生產標準以及落后產能淘汰標準,倒逼火電、造紙、果汁、釀造、化工、皂素等重點行業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優化發展方式。
(二)繼續推進工業企業減排工程建設。在確保完成國家目標責任書2013年重點減排項目的同時,結合全省實際,加快建設其他重點減排項目,重點推進21個火電和18個水泥脫硝工程建設。大唐彬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號機組,大唐戶縣第二發電廠1、2號機組,陜西寶雞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號機組,陜西華能銅川電廠2號機組,陜西華電蒲城發電廠5、6號機組,國華錦界1、3號機組和清水川1號機組,德源府谷2號機組脫硝項目必須在2013年上半年建成投運,其他10個火電脫硝項目于下半年建成投運;完成冀東海德堡(扶風)水泥有限責任公司1、2號生產線,千陽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1號線,陜西富平水泥有限公司等18條水泥生產線脫硝改造,使全省日產2000噸以上41條水泥生產線脫硝改造全部完成;完成略陽鋼鐵燒結機脫硫工程。電力行業2013年底綜合脫硫效率提高到90%以上。加強煤化工行業監管,特別是蘭炭行業的脫硫改造。新建燃煤機組全部配套低氮燃燒技術并建設煙氣脫硫、脫硝設施。新建水泥生產線全部配套低氮燃燒技術并建設煙氣脫硝設施。其他工業行業繼續深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進行污染減排。
(三)加大生活源污染治理力度。積極推進重點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并逐步推廣分散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年新建45座污水處理設施(包括分散型和鎮級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規模110萬噸/日。加快關中和陜北地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對尚未達到國標一級A排放標準的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一律進行升級改造,完善除磷脫氮工藝和污泥資源化處理處置工藝,共實施25座、79萬噸/日處理規模的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完善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8%.全力打好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攻堅戰,重點解決西安和咸陽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確保渭河城市段和主要支流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和達標排放。積極推廣中水利用。繼續提高污水回用規模,采用分散與集中的方式,建設污水處理廠再生水處理站和加壓泵站,在具備條件的機關、學校、住宅小區新建再生水回用系統,再生水回用率達到10%.
(四)加強機動車氮氧化物控制。加快黃標車淘汰步伐,全年計劃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32691輛,各市(區)要按照《陜西省淘汰注冊運營黃標車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認真落實淘汰補貼資金。繼續推行機動車環保檢驗標志,提高機動車準入門檻,加大限行區域,全面提升車用燃油品質,推進車、油同步升級,部分城市實施第IV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供應國IV標準的車用燃油。
(五)著力推進農業源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認真落實《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2014年農村連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陜政辦發〔2012〕78號),著力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把畜禽養殖業污染減排作為減排工作重點領域,大力推進治理設施建設,提高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計劃全年建成228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規模化養殖場要采取全過程綜合治理技術處理污染物,包括建設雨污分離污水收集系統,采用干清糞方法收集糞便,污水厭氧處理,沼液經生化處理或多級生態處理,糞渣和沼渣通過堆肥發酵制取顆粒有機肥或有機復混肥。2013年底,規模化養殖場與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固體廢物和廢水貯存處理設施的比例達到65%以上。
(六)健全完善污染減排長效機制。完善有利于污染減排的價格體系和政策體系,落實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電價政策,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實行差別電價,加強發電“綠色調度”,提高脫硫脫硝發電機組發電負荷。繼續完善生態補償和排污權交易制度,加快建立節能減排倒逼機制,將排污權交易逐步過渡到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污總量的整體化管理。開展總量預算管理試點工作,繼續深化排污權交易,完善交易制度,建立排污權臺賬收儲管理系統,逐步建立總量預算管理平臺,把預支增量、總減排量、控制排放量作為整體進行管理,并逐步開拓市級排污權交易市場。深入實施排污許可管理,把排污許可作為總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繼續開展排污量的重新核定與排污許可證換發工作。進一步擴大重點污染源總量刷卡范圍,完善總量控制系統,2013年底前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的總量監控設備安裝。嚴格渭河干流及支流水質斷面考核監測,推進渭河流域水污染補償工作。
(七)健全減排指標監測和監管體系。加強數字環保建設,大力實施“天眼工程”,全面建立集在線監控、監控信息發布、公眾參與和環境執法等多功能于一身、多部門聯動的綜合機制,切實提高環保管理和環境執法工作水平。繼續強化新增指標和領域的減排監管能力建設。各地要按照“規范管理、專業運營、系統監督”的要求,充分發揮污染源在線監測作用,抓好管理減排各項措施的落實。狠抓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的穩定運行,對國、省控污染源實施駐廠式監督,進一步提高城鎮污水處理廠、火電廠脫硫脫硝和企業治污設施的運行和管理水平。加大重點污染源監督執法檢查力度,公開曝光或掛牌督辦未按要求淘汰落后產能和運行減排設施的企業,嚴格依法處罰整改不到位和未完成減排目標任務的企業。
四、工作機制與考核監督
全省各市(區)、各部門要按照《陜西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建立環境保護部門協調、各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各市(區)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負總責,要進一步加強污染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訂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完善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辦法。省級有關部門要根據分工認真落實污染物總量減排的部門職責。省政府將組織對各市(區)政府減排目標責任進行評價考核,并將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和國有企業業績管理,嚴格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對未完成減排任務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實行約談、問責,不予評優評先。省環境保護廳要對減排項目進度緩慢的市(區)或企業,采取預警、限批的手段督促其加快建設減排項目,定期公開重點減排項目建設進度,接受各界監督,確保納入國家目標責任書項目按期完成;逐市進行明察暗訪式的突擊檢查,對納入國家和省上目標責任書項目、機動車減排情況、農業源減排情況進行全面督查。
編輯:管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