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40余條水泥生產線“領證”遙不可及
近日,有國內媒體爆出,在水泥產能過剩的云南,依舊有40余條投入生產的水泥生產項目在等候審批,領取生產許可證。這40余條生產線,是2009年嚴格管控產能過剩的38號文件出臺之后建成的。
據消息人士透露,這些項目為云南省工業主管部門違規自行核準,沒有上報國家發改委備案,至今沒有領到生產許可證。
對此,云南省工信委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云南水泥需求量的增長率均為兩位數。
但是國發38號文件之后,國家重點關注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將水泥項目的審批權由省級提升到國家層面。這也是云南40余條生產線還未拿到“準生證”的原因。
沒有“準生證”40余條線依舊生產
7月18日,昆明的一水泥廠里沒有機器聲的喧囂,也沒有粉塵四下飄逸的身影。記者走進一間開著門的辦公室,辦公桌上已落滿一層灰塵。
“已經停產兩個月。”該廠的一位副總經理王克遠(化名)說,“原因是申請換發生產許可證受阻。”
王克遠所在的水泥廠已有40多年的歷史,早在2007年,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他們生產熟料的落后立窯,便遭淘汰。“由于廠小,資金量不足,便放棄了熟料生產,直接轉向了粉磨。”他說。
王克遠所在的水泥廠從其他水泥廠買進熟料來進行粉磨,一年算下來,生產的水泥量在10多萬噸。然而,近年來國家不斷提高了對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技改的要求。王克遠將停產原因歸咎于此:“按照國家相關要求,水泥生產粉磨的磨機直徑要求在3.2米以上,我們廠里的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2013年,王克遠所在的水泥廠生產許可證到期。就在申請換發的過程中,相關部門了解到磨機直徑不達標,故而不給予換發。“沒有了生產許可證就意味著不能繼續生產,要是繼續生產將會遭到相關部門的處罰。”據王克遠講述,在2008年由于在申請換生產許可證但沒有拿到的期間進行生產,被相關部門累計處罰了50多萬元。
然而,并不是所有沒有“準生證”的水泥廠都處于關停狀態。對此,曲靖的會澤金塬水泥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金塬”)總經理吳順柏談到:“要是停產了,那廠里五六百號人的生計問題誰來解決?此外,還要保證會澤建設的水泥供應吧!”
2012年8月份,記者去金塬時,該公司經過三廠合一技改后,已經試運行1個多月,日產量在幾百噸,而生產許可證沒有領到。吳順柏當時介紹:“等到9月份,我們的產能就會完全釋放,日產量將達3000噸,年產量將在120萬噸。”
在會澤除了金塬而外,還有一條日產2000噸的水泥生產線。按照吳順柏的說法,會澤每年會有150多萬噸的水泥需求量,再加之,由于水泥算是區域性產品,長途運輸利薄,通常在云南的銷售半徑為50至100公里,而在會澤100公里范圍內再也沒有水泥廠。因此,建現有的兩條生產線方能保證本地的建設需求。
近日,記者致電吳順柏。問及領生產許可證時,他多次說到:“快了,快了。”記者一再追問具體的時間,他最后才說:“應該是9、10月份。環評、安評、水保等都得到云南省相關部門的驗收,程序都已經到了北京層面,要是北京層面還不給發證的話,怎么也是說不過去的。”
據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在云南,像金塬這樣的水泥生產線還有40余條,均沒有領到生產許可證,但都在生產。而這樣的生產線,在產能過剩的重災區曲靖就有七八條。對這些水泥生產線生產許可證的領取時間,很多業內人士用“遙不可及”來形容。
38號文件“領證”“攔路虎”
2009年9月26日以來,在全國水泥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再辦到水泥生產許可證比登天還難。”這并非空穴來風,其“罪魁禍首”便是國發【2009】38號文件(文中其余部分簡稱“38號文件”)。
“上述流傳的說法,要說不對也不對,要說對也對。”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產品監督處處長艾爾明解釋說:“不對的一面是:按照38號文件的意思,在2009年9月26日以前,經省發改委、工信委等省級部門批準立項的水泥項目能領到生產許可證。對的一面是:在2009年9月26日,38號文件實施之后起,水泥項目不但要有省級部門審批,還要報國家發改委組織論證和核準。據我所知,38號文件之后,全國得到審批的水泥項目少之又少。”
在辦理水泥生產許可證的過程中,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審核水泥企業信息、抽檢水泥產品質量等工作以及將收集的信息上報至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而后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核實,符合相關產業政策便可以發證。
對于水泥行業,在38號文件中,有兩句幾乎沒有回旋余地的話:一句是“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不符合上述原則的項目嚴禁開工建設”;另一句是像水泥這樣“產能過剩的行業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需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論證和核準”。
也就是說,38號文件之后,國家重點關注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將水泥項目的審批權由省級提升到國家層面。
38號文件,徹底將2009年9月26日之后建的水泥生產線“領證”之路給堵死了。而就在這之后,云南又上馬的項目達60多個。
據網友“嚴新”在中國水泥網上的獨家爆料信息顯示:“38號文件之后,云南省工業主管部門違規自行核準新上水泥項目和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多達60余個,涉及新增熟料產能7000余萬噸。”
據記者向多位業內人士核實,他們大多認同上述信息。其中的業內人士張浩(化名)指出:“60多個項目就包括40條已經投入生產,但沒有領到生產許可證的。”
云南省建材工業行業協會2013年1月26日發布的《云南省水泥行業信息通報》顯示,2012年云南的水泥熟料產能為8008萬噸。記者就網友“嚴新”的爆料中的7000余萬噸提出了質疑,張浩說:“只是統計口徑的差異,這個數目基本上正確,這7000余萬噸一部分已經包含在8008萬噸中,一部分還在建設中。”
38號文件之后,經常有水泥企業負責人和地方政府官員就生產許可證的事找艾爾明。他都是習慣性地拿出38號文件,翻到18頁,指著“產能過剩行業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需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論證和核準”讀一遍,“很多便一聲不發地走了”。
編輯:劉冰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