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礦集團東華水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印象中一提到水泥廠,總會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來形容。近日筆者走進位于淄博市淄川龍泉的山東能源淄礦集團東華水泥公司,再也看不到漫天灰塵的景象了。
在其園區綠化設計中,實現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充分利用每一塊綠地,做到“見縫插綠”,人工湖碧波蕩漾,活動場地設施齊全,職工“干干凈凈上班,清清爽爽下班”,真正實現了職工“體面工作”。
筆者了解到,山東東華水泥公司是淄礦集團公司構建“煤、電、材”產業鏈著力打造的三大循環經濟園區企業之一,也是國家水泥龍頭企業中聯水泥集團參股企業。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現有兩條日產5000噸的熟料生產線和一條10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并配套建設了總容量15MW的純低溫余熱發電站。年產水泥熟料310萬噸,水泥100萬噸,余熱發電9000多萬度。現已發展成為淄礦集團非煤產業的支柱企業。
東華水泥始終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同行業先進企業為目標,對內加強管理,積極開展節能創新;對外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生產經營跨越式發展。公司2012年上繳利稅在全區名列前五,連續九年實現安全生產“三無兩杜絕”;先后獲得全國煤炭系統文明單位、省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省節能減排先進企業等稱號。
站在100多米高的塔架下,四周是龐大的生產機組,雖然機器轟鳴、熱氣撲面,但筆者幾乎感受不到一粒粉塵。聽著企業負責人的介紹,筆者才知道對于水泥公司來說,可持續發展是首位,他們從建廠伊始,就大膽創新,走循環發展之路。從廠區規劃設計起,把循環經濟的各項要素,融入到了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上,建立了從戰略、規劃、計劃、實施到評價、考核、改進等環環相扣、螺旋式上升的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他們以兩條熟料生產線為中心,搭建起了循環經濟園區框架,在廢氣余熱充分利用、生活廢水零排放、生產廢水循環使用和周邊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三個環節實現了循環經濟發展,年可消化硫酸渣、煤矸石、粉煤灰、礦渣、水渣等廢棄物170萬噸。15MW純低溫余熱電站可滿足公司30%的用電,年節約電費支出1800萬元,與燃煤電廠對比,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萬噸、二氧化硫排放890噸、氮氧化物排放220噸。2012年,東華水泥投資1691萬元完成17項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年節約價值287.74萬元。他們還將進一步優化產品配比,采用工業廢棄物——脫硫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年可節約輔材支出200余萬元。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