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降低電價給企業“喂奶”能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力?
有條題為《陜西打造“低價電區” 能源“金三角”成本競爭》轉載自《經濟觀察報》的消息與水泥企業有關。消息報道了陜西開始試圖通過營造更低的成本環境,以獲得更好的區域競爭力。通過一攬子政策將陜北地區打造成為國內首個“低電價區”,這些政策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幫助企業渡過眼前難關;另一方面,是通過降低企業投資運營成本,凸顯我們的競爭力”。
在報道中舉了電石例子。由于電石的原料是石灰石,能源為電,與水泥還有些相近。報道稱,2011年1月國內電石主流均價為每噸3650元,在探高至4000元后,從2012年開始,電石的電價便一路震蕩下跌,下降至2000元出頭,目前電石市價僅在2300元左右。電價決定了(電石)載能工業競爭力的強弱。對于電石企業,電價每降低7分錢,企業生產成本每噸將降低200元。這就差不多占了一成。不過對水泥而言,能源消耗大頭在煤,現正值逢煤價下跌,直接降低了水泥生產成本。水泥生產中電的消耗對成本影響雖比不上電石大,但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畢竟噸水泥綜合電耗也在90度上下,電價每度降低7分錢,對噸水泥成本也可降低6元之多。
消息稱,這些地區(寧夏和內蒙)幾乎不約而同開始試圖通過向企業補貼電價,在競爭中占據主動。從今年5月份開始,榆林開始向地方或地方控股規模以上電石、鐵合金、金屬鎂、玻璃、水泥生產企業,給予0.07元/度的用電獎勵。
對此項政策,榆林市發改委的官員說,“過去的市場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大家都能賺錢,而現在,是企業生與死的問題。這對政府也是一樣?!庇终f,現在想辦法首先是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但對這一輪的經濟調整,要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的認識——以后可能不太會有過去那種好日子了,“現在形勢很明顯,誰能在這一輪調整中獲得更好的工業競爭力,誰就能在下一輪競爭中占據主動”。
從電價下降提高耗能產品工業競爭力是實實在在的產品競爭力?是真正的降低成本,提高了企業市場競爭力?答案應是否定的。這些政策只是為企業解一時之困的權宜之計,或者說只是打了支興奮劑,對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并無內在動力,對企業發展并不利。而地方政府似擔當了近期頻繁在經濟領域中常用到的“奶媽”(一詞)角色。
國務院在《“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推進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產等資源性產品價格關系。對能源消耗超過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單位產品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行懲罰性電價。各地可在國家規定基礎上,按程序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
產能過剩是實施結構調整的大好時機,是提高企業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大好機會。當地可采取強化能耗(電耗)限額標準手段,引導企業從節能著手,提高企業自身市場競爭力。實施當地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如果當地采取給地方或地方控股企業降低電價的“喂奶”做法,從眼前看對當地企業也許是“福音”,但從長遠看,對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對當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并不太有利。企業在這一輪調整中獲得不了真正競爭力,而在下一輪競爭中也占據不了什么主動。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